“一张张贺卡,写满相思之苦和祝福;一篮篮鲜花,饱含着教师节深情地问候……此时的我,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富有的人。”
这就是万文艺教师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二十五载的教书生涯,她不知经过多少次如此激动人心的时刻。春去秋来,风霜雨雪,总是灭不掉她心中的那团火——“我非常感谢上帝让我拥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书育人。我要努力,努力,再努!”。二十五年来,她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默默地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乐章。
甘于奉献,无怨无悔
从1985年任教以来,万老师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之中,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和幸福,二十五年如一日,她废寝忘食地工作,处处以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2001年,她来到衡阳市船山实验小学这所寄宿制学校工作,每天起早摸黑,披星戴月,毫无怨言。由于常年的忙碌和忘我地工作,使她患有严重的胃病﹑关节炎和旋晕症。每当关节炎发作,疼痛难忍的时候,她就用手抓着扶栏上下楼,用身子靠着讲台,带病坚持给孩子上课,十年没有请过一次病假,没有缺过一节课。
倾注爱心,快乐幸福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爱是教育的灵魂,是一切教育的始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时刻铭记在她胸中;陶行知 “爱满天下”的缄言是她的座右铭。二十五年来,她是孩子们的良师﹑慈母﹑益友。她教育学生要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塑造健康的人生。她对学生进行德商﹑情商﹑智商的培养,以此促进孩子们走向成功。她既是学生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
她关心学生,无声无痕。98年,班有一个孩子,父亲突然病故,她带头捐款,捐物,还把这个孩子接来家中吃住一个学期,给他洗衣、做饭、辅导功课。2001 年,她班里有一个叫蒋玮的学生,喜欢打篮球。一次,蒋玮同学打篮球时不幸摔断了胳膊,她立刻抱起孩子跑往医院。孩子住院期间,她常去看他,帮他补习功课,还动员全班学生给他写信,鼓励他战胜困难。当她带着46位同学的信和捐的钱来到病房时,蒋玮同学感动地哭了,从此他变得更爱学习了。2002年,他以优异成绩跨入了船山实验中学的校门。这一年万老师所带的这个班学生考入船山实验中学一次性上线人数是26人,居全市第一。全市的前10名,她班占了三个,即第一、第三和第十名。
她爱学生胜过爱子女。记得2004年冬季的一天下午,学生返校时突然狂风四起,接着下起飘泼大雨,她忙着到宿舍给孩子们找干衣服换上,为他们烘烤打湿的衣裳,一直忙到深夜十二点多钟。她忙着照顾班上的学生,却忘记了自己冒着大雨上学的女儿。第二天早晨返校时,女儿来找她,说自己不舒服。她把手往女儿额头一摸,才发现女儿发烧了,把手伸进女儿的裤腿中,这才发现女儿的毛裤还是湿漉漉的。
学生是她的全部。正如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说:“他们生病时,我在他身边;他们健康时,我在他身边;他们睡觉时,我还在他们身边。”她把这看成是自己的快乐和幸福。
尊重学生,润物无声
唐代诗人杜甫诗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教育的魅力也一样的道理,在于潜移默化,教师要把握好有声语言的教育作用,但更不可忽视无声语言的感化力。一个专注的眼神,一个指向的手势,一句关切的语言,都可能在学生心灵上潜滋漫长,生根发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2年的下学期万老师刚送走一个毕业班学生,又接手第二届毕业班。这时班上转来一位名叫周翔的女生,她的家庭条件极差,是当时学校唯一一个免学杂费的特困生。面对班上其他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她非常自卑,常常偷偷地流泪。万老师觉察到了,找她谈心,告诉她,贫穷并不可怕,怕的是失掉那份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决心。通过谈话,她变得开朗了,重新树立了信心。小学毕业,周翔同学以出色的表现获得品学兼优奖,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船山实验中学。
管理班级,求实创新
万教师认为,班级是一个小社会,需要民主和谐的管理。在班级工作中,她总是发挥学生﹑班干部的作用,依靠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班级,营造好的班级文化,打造优秀的班集体。2007年,学校领导交给她一个特殊的班级——“谈班色变”。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就把这个人人惧怕的“班级”变成了全年级最优秀的班级。她的具体做法如下:
A、借“望远镜”,给孩子以期望。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得到了一种力量,他更学会了自信。”万老师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常借用“罗森塔尔效应”这面“望远镜”,细心而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在适当的时候,恰如其分地或略微夸张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扩大其“闪光”的行为。在不着痕迹的激励暗示中,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远景,感受到期待,他们的信心就被激发了。如:她班的汤丰瑞同学,是令其他老师头痛,难以驾驭的孩子。她接手这个班之后,发现他上课心不在焉,作业中的字没人认识,与其父母交谈,了解到其父母要做生意,没时间管他,也管不住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万老师发现他是一位善良而又可爱的孩子,也特别关心班集体。于是,在暑假中,万老师交给他一个任务,要他负责把班级的花养好,定期给花浇水。一个暑假过去了,班上的花草一盆都没有枯萎,这让万老师激动不已。万老师表扬他是个做事有恒心、不怕苦的人。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的字写好了,成绩也上来了。用孩子自己的话说:“我没想到我也能有这么大的进步,我也能成为优秀的学生。”
B、立“穿衣镜”,助孩子正视自己。
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每接手一个新班,万老师要在班上立起“穿衣镜”——树立先进典型形象,以好学生为楷模,让班上其他学生对照自身,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鉴别,在鉴别中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班上有位黄文博同学,是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在学习上她有“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懂绝不善罢干休的精神。于是,在班上大张齐鼓地表扬她,并且告诉班上的同学,这样的学生就是老师最欣赏的学生。在班上表扬次数多了,班上同学也开始追着老师问题目,万老师又立即表扬他们,于是班上有一批同学加入到这批问、追、比的行列中。一个月时间不到,她接的班就已是一个学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了。
C、照“放大镜”,找孩子的长处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有这样的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当接手落后的班时,她就想,虽然目前学生没有其他班优秀,但应该掌握最基础、最通用的知识,更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自信、善良、正直的人。于是万教师就用“放大镜”,引导孩子寻找自己的长处,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用爱和信任,她给予了孩子们的自信,让班上的每个孩子都有了体验成功、收获成长的快乐。
D、攀“三棱镜”,折射孩子们生命的亮丽
在美国哈佛大学三百五十周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和三十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哈佛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在教育工作中,万老师从不以“唯成绩论”对待学生,总是尽量发掘学生内在的才华,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的生命丰富多彩,成为那一个独特而又成功的自我。功夫不负有心人,万老师以一颗爱心温暖了孩子的心,孩子亲切地称她为“妈妈”。就这样,一个人人害怕的差班,一年时间不到,班上的孩子变了,变得懂事了,听话了,好学了。
万老师除了担任语文老师、班主任外,还担任船山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长10余年,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先后带领语文教师开展了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如课外阅读、作文、写字教学、小学生中华经典背诵等,在她的带领下,我校的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
二十五年的无私奉献,她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衡阳市一中“十佳”优秀教师,衡阳市一中“首届名师”;雁峰区“法制教育先进个人”、“优秀教师”、“十佳少先队辅导员”;衡阳市教育局授予“三等功”;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规划课题组“优秀教师”;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授予“全国教育改革优秀教师”。
万老师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把自己的教育教学体会写成论文,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国家级一等奖,并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五篇文章。万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特别在作文教学上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孩子喜欢上作文课,文章也写得一天比一天好。从2001年至2009年年年被衡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授予“优秀指导教师”的称号。从2001年至2009年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
万文艺老师,一位教坛的辛勤耕耘者,用心血浇灌了一园的花朵,用弱小的双肩担起了千万家庭的希望;用双手放飞着孩子们的梦想,用心灵塑造着孩子们的品格。她仍在不断地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深刻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