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衡阳频道

  • 雁城新闻
  • 祁东黄花菜“古法还原”加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天加工鲜菜5万公斤,生产效率提升3倍多
祁东黄花菜“古法还原”加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天加工鲜菜5万公斤,生产效率提升3倍多
2025-04-09 22:00:34 来源: 华声在线 作者: 陈鸿飞 通讯员 刘继海 曾炜煜 李嘉仪   编辑:吴雅敏

华声在线4月9日讯 “以前,黄花菜农靠天吃饭。如遇连续下雨,上万亩黄花菜会烂在地里。”今天,位于祁东县黄土铺镇的湖南雁隆食品自动化加工车间,依靠手工加工的黄花菜,如今在全新研发的“古法还原”自动化设备中,依次完成蒸煮、糖化、变色、烘干等工序。干菜色泽金黄、香气浓郁。“现在有了这套设备,随采随加工。再不靠天吃饭了“。公司负责人肖享华说。

这项关键技术是湖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刘秀斌、孙超然带领的科研团队,联合雁隆食品共同攻关,历经3年多科研攻关取得的重大突破。

技术团队正在研发祁东黄花菜“古法还原”加工技术

祁东县是中国黄花菜之乡、黄花菜源产地。该县黄花菜种植面积16.5万亩,年产鲜菜40多万吨,干菜逾4万吨,年产值超30亿元。

2021年前,祁东县黄花菜加工面临发展瓶颈。传统工艺依赖晴好天气,效率低、损耗大,产品质量难以稳定。近年来推广的黄花菜烘干工艺虽提升了效率,却常因颜色褐变、风味下降影响市场竞争力。

为破解难题,雁隆食品与湖南农业大学专家团队围绕“古法还原”组建科研团队,刘秀斌、孙超然副教授牵头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该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重点研发计划和省科技特派员专项等政策扶持。

“我们希望通过现代技术手段,把传统‘古法’转化为稳定、可靠、绿色的标准化体系。”在雁隆食品生产车间,孙超然边调试新设备的变色工艺,边介绍系统运行情况。

研发团队正在黄花菜生产车间调研

“如何在保留黄花菜传统风味和营养品质的同时,实现蒸煮、糖化、变色、烘干等关键环节的自动化控制?如何应对阴雨天气,确保鲜菜能及时保质干制?如何将焦亚硫酸钠的使用降至最低,实现零添加?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试验反复推演。”刘秀斌说,尤其是去年黄花菜盛花期,湖南农大安排4名研究人员驻扎在车间两个多月,冒着高温反复调试设备,采集和验证工艺参数。”

研发团队通过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光照强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规律,逐步摸索出一套兼顾色泽稳定与口感优化的糖化和变色工艺方案。仅自然光照辅助变色这一环节的参数优化,研发人员就调整数十轮,最终实现了工艺的稳定可控。

据介绍,过去,雁隆食品半自动生产线每日加工黄花菜约1.5万公斤;如今,一条自动化生产线每天稳定加工5万公斤,生产效率提升3倍多。改良工艺后,焦亚硫酸钠用量减少至原来的1/50,甚至实现零添加。

目前,黄花菜“古法还原”科研团队已申请2项国家专利,相关技术规程也在同步制定中。项目成果将助力祁东黄花菜品牌升级,也为我省乃至全国特色农产品的加工转型提供可复制、推广的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