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7月11日讯(通讯员 许人云 郭长发)7月9日,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无‘线’助力,‘电’亮乡村”志愿团奔赴洞口县竹市镇金龙村,开展水源科考与河长制探索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建设。
上午,志愿团来到洞口县农村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深入水处理区域,见证原水经过絮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流程,变为清澈达标的自来水。技术人员肖化庄说:“每一滴达标饮用水背后,是严格工艺与持续监测的保障。”
随后,志愿团在烈日下奔赴平溪江流域(竹市镇金龙村段),规范采集水样并带回化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浑浊度0.36、游离余氯0.31、耗氧量1.32 和pH7.84,均达标。
志愿团基于调研数据,探索“青少年河长制”及“红黄蓝”河道管护预警机制。团队梳理青少年在河道巡查、环保宣传、简易监测等方面的职责,邀请村干部与青少年代表研讨方案。村干部提出巡查频次等建议,青少年代表则提出“小手拉大手”等创意。最终,团队初步构建了三色预警机制与“青少年河长制”培训流程。该村党总支书记欧阳群英赞许道:“大学生带来技术与热情,为乡村生态建设注入新活力。”
志愿团指导老师刘忠明说:“此次‘水之行’是科技赋能与治理创新的实践,同学们在实践中锤炼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从水源地探秘到江河问诊,再到共筑长效守护机制,青年学子以专业丈量乡土脉搏,以热忱播撒护水新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