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9月26日讯(通讯员 欧阳凯煌 舒婧)“太感谢你们了,为了这个门面,我跑了十年,心里也堵了十年,要是没有你们,真不知道这事要拖到什么时候,现在心里总算踏实了。”近日,举报人谢某元握着纪检监察干部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这一幕,还得从一封举报信说起。
今年3月,群众谢某元实名反映耒阳市灶市街街道铁路园社区居委会拒不执行法院判决,长期非法侵占其房产。“市、县两级法院均已作出判决,却迟迟不履行交房义务,背后必有隐情。”面对群众诉求,耒阳市纪委监委高度重视,迅速成立调查组展开初步核实。
原来,这起纠纷并非简单的房屋买卖争议,还牵扯着拆迁安置补偿纠纷。事情追溯到2012年5月,谢某元与谢某文签订城北西路铁路园社区居委会幸福红心洲衡房建公寓段6号门面买卖合同。2015年10月,谢某元交清房款后,谢某文本应将该门面交付谢某元使用,却因谢某文与铁路园社区存在拆迁安置赔偿纠纷,导致门面交付一事就此搁置。
铁路园社区认为,法院仅判决了补偿总面积,未明确6号门面在补偿范围内,且社区已投入资金将该门面装修成办公用房,若要交付给谢某元,需其承担装修费用。三方多次对簿公堂,一直僵持不下。
面对这“剪不断、理还乱”的局面,简单督促或问责显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切实回应群众合理诉求,耒阳市纪委监委主动扛起协调责任,由班子成员带件下访,把举报人谢某元、房产出让方谢某文及铁路园社区干部召集到一起,协商解决方案。
“房款我十年前就交清了,白纸黑字的合同在这,这门面到底什么时候给我?”谢某元率先开口,语气里满是急切与委屈。
“我也想尽快给你,但社区没把这个门面交给我,我是真没办法啊。”谢某文道出自己的难处。
“法院判决没指明具体门面,现在6号门面已装修成办公用房了,社区的损失谁来承担?”社区干部也据理力争。
“大家都有难处,今天咱们坐在一起,不是为了争对错,而是要找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彻底了结这事。”耒阳市纪委常委周晓晖耐心听完三方诉求,先稳定现场情绪,随后转向社区负责人:“社区维护集体利益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法院的判决必须依法执行。我这有个折中方案,大家不妨听听看?”
见三方态度有所缓和,周晓晖接着说:“我们前期了解到,6号门面附近有一个由社区管理的门面,其区位、面积、市场价值和6号门面差不多。要是把这个门面交给老谢,既能保障他的合法权益,也不用再纠结装修费的事。”
这一建设性方案,瞬间打破了僵持已久的局面,三方当场达成一致。至此,这起纠缠十年的纠纷,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积极协调下,画上了圆满句号。
此次信访问题的成功化解,是耒阳市纪委监委深入开展“三化”建设年行动、推进疑难信访举报化解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通过领导干部下沉一线、靠前指挥,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硬骨头”问题精准发力,已成功化解38个疑难信访问题,信访举报秩序持续向好,群众满意度与获得感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