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奔腾的七年里,思齐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不忘初心,逐渐将思齐打造为中南地区颇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中小学教育机构。这是一份怎样的初心,让思齐人念念不忘?这是一种怎样的愿景,让思齐人矢志不渝?值《思齐人》报刊复刊之期,小编采访到长沙思齐创始人李章,才有了答案……
2004年7月,李章到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支教。在这个过程中,他克服物质匮乏等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教学,所带班级取得了“四次考试三次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支教结束时孩子和家长们泪眼相送——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尊严和骄傲,同时也深刻领悟到优质教育资源对孩子的重要性。
支教归来读研,李章开办了一个“小课堂”。在课堂上,他除了教孩子知识和思维,也常跟孩子聊人生,谈理想。如今这些孩子都已经在清华、北大甚至是哈佛深造,他们每年都会如约来看望他。这种桃李满天下感觉,让李章内心充满力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李章也深切感受到了家长们对于教育的焦虑:孩子升学压力大,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教育资源稀缺。
由此,李章意识到自己对于教育的责任,毅然放弃原本轻松且高薪的工作,于2009年创办了思齐培训学校(以下简称“长沙思齐”)。
长沙思齐创立之初,李章在面向教育部门的“专家评议现场汇报会”上,首次提出了自己的初心:
于老师而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
于学生而言,生欲学而良师还在
于家长而言,将成功传给下一代
鉴于这份“初心”,李章主导的长沙思齐对于课堂有三个要求:有料、有味、有效。
长沙思齐始终坚信,只有教师专职化,才能有更好的服务带给家长;只有教研自主化,才能有更专业的教学带给学生。长沙思齐把老师集中起来进行备课、磨课、教研,“教”与“学”双驱动,确保课堂“有料”。
有很多长沙思齐的学生都认同“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这就是因为长沙思齐的教学方式点燃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学生往往是“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喜欢你所教的内容,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确保课堂“有味”。
长沙思齐追求备课有效,教研有效,磨课有效,评课有效,上课有效,家校沟通有效,这样才能确保课堂“有效”。
时光飞旋,流年掠过,思齐人带着这份教育“初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孩子人格和个体差异,持续优化学习体验,让“学”更实效、更快乐,让孩子不走弯路。
如今,李章又将这三句箴言浓缩成“思齐使命”——让教育无忧。天地之宽,潮起潮落,思齐人始终不忘初心,坚守教育良知,走正道、谋正业,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高效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