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缺员”:教师护士也要生二孩
按照国家规定,城市小学生师生比为1:19,城市初中师生比为1:13.5。目前,广州小学师生比为1:19 ,初中师生比为1:12.8,均符合国家标准。记者询问了多名教育界人士,他们表示,随着教师待遇、地位的提高,基本上不存在招不到老师的情况。目前,对很多学校而言,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反而是女教师“产假式”缺编的问题。尤其是小学及幼儿园,女教师数量占“绝对优势”,学校面临的挑战更大。
越秀区某重点小学校长诉苦称,学校有165位教师,90% 以上是女教师,其中40岁以下女教师95人。40岁以下的女教师都表达过生育二孩的意愿。2013年单独二孩政策出台以来,学校已经出现了“产假式”缺编。现在我们学校正在保胎或者正在休产假的女老师有12个。有中学校长告诉记者,曾经有带初三的老师怀孕了,由于毕业班工作强度大,他特别担心孕妇会累出个“三长两短”。为此,学校只能给没有生育计划的老师增加工作量,或者找代课老师应急。
女性占了绝大多数的护士队伍亦面临同样问题。市妇儿医疗中心目前1200名护士中,正在怀孕或休产假的就有100多人,全面放开二孩后,孕产妇增加,尤其是高龄产妇、高危妊娠增加,增加医院在高危产妇管理、评估上的压力。医院的女性医生、护士、助产士也会有生二孩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了压力,需要有所侧重地调配人手。
应对:小区配套园必须公办或普惠
针对目前公办幼儿园数量少、需求大的问题,《广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中提到,今后建成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托儿所)将归口教育部门统一管理,优先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到2016年底,全市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达80%以上。
在放开单独二孩时,广州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曾介绍,为了应对系列新政引发的学位需求增长,广州也已作出规划:到2016年,广州南沙滨海新城、东部山水新城和增城、花都、从化等新区将新建、共建17所优质公办学校和6所幼儿园;并引进国内外名校,建设14所民办名校和8所幼儿园,以缓解中心城区的“择校热”。同时通过评选特色学校、推进教师轮岗交流等,促进广州教育均衡,解决供求矛盾。(文/广州日报记者伍仞、刘晓星、罗桦琳、黄蓉芳 通讯员易灵敏、李玉红、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