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辉煌十一五:新耒阳实现“绿色崛起”(图)
发布时间:2011-01-05   来源:中国衡阳新闻网   作者:  编辑:

中国衡阳新闻网 e0734

中国衡阳新闻网 e0734


  本网讯 记者陈斌报道 2010年年末,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从耒阳市财税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传来:2010年耒阳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17.07亿元!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5.16亿元到2010年突破17亿元,在这个“十一五”收官之年,无疑是一次最大丰收。

  “十一五”期间,耒阳市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 大力推进经济转型,深化经济结构调整,成功战胜了特大洪灾和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有效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胜利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在《第七届(2009年)湖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报告》中,耒阳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中已位居前七位,经济发展已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全省“十强”地位更加稳固。

资源型城市实现“绿色崛起”

  2006年,耒阳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率先提出“没有煤炭就没有耒阳的今天,单靠煤炭就没有耒阳的明天”的精辟见解。于是耒阳市率先在湘南地区率先拉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的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的改革。

  耒阳市委、市政府大刀阔斧地调整煤炭产业结构,延伸煤炭产业链条,引导煤炭业主转型其它产业,大力发展电力、冶金、机械制造、建筑材料、食品加工、制鞋等产业,优先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耒阳工业一举告别了煤炭产业一枝独秀的历史,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崭露头角,多元化的格局逐渐形成。

  在耒阳市委、市政府制订的“承接珠三角,配套长株潭;学赶长浏望,领跑大湘南”的战略目标指引下,耒阳工业在坚持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原则基础上,大力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打造工业投资洼地,招商引资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耒阳市共引进工业项目 423个,实际利用资金57.6亿元。一石天实业、博多电子、钜旺鞋业等一大批投资过千万、过亿元的大项目、好项目纷纷落户耒阳,润涛生物、东锆新材料、太阳能非晶硅薄膜、美奥特科技等高新技术项目也相继扎根耒阳。

  “十一五”期间,耒阳全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发展新型工业,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构建大产业,狠抓现代工业园区建设,全面推广产业集聚集群。预计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11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00亿元,2010年耒阳市规模工业企业达148个,比2005年增加了77个,规模工业总产值将由2005年的68.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57亿元。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明显,新型工业体系逐步建立。

“大手笔”转出耒阳大城气魄

  按照“拉开城市骨架、完善道路网络、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承载能力”的工作思路,耒阳市始终坚持提质与扩容并重,大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五年来累计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5.35亿元,建设改造城市道路项目32个,新增城市道路35.5千米,新建续建城市公共设施项目36个。

  为全面推进“北扩东移、西拓南提”城市发展战略,从2009年起,耒阳启动了城市建设“双二十”工程,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续建了工业大道、耒阳大道、振兴北路等12条干道,为耒阳市2015年实现“双五十”(50万城市人口、50平方公里)的城市建设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扩大城市规模是基础,增大城市容量是目的,其根本在于保证城市人口数量。耒阳市是典型的人口大市,其中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为让更多农民进城务工,扩大城市人口,自2000年起实施了10年10万农民进城战略。通过发展商贸、餐饮等城市第三产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进城;先后引进了钜旺、南阳等 10余家劳动密集型鞋业企业,其中钜旺鞋业有员工4000多,南阳鞋业员工突破6000人。农民进城战略工作成效显著,既繁荣了城市经济,又做旺了城市人气。同时积极争取政策,促进失地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2009年底,城区人口已增至40余万人,实现了20万农民变市民,成了名副其实的全省最大县级城市,打造了“耒阳现象”。

 1  2 [下一页]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