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气象科技之光照亮中原粮仓
发布时间:2010-12-24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作者:  编辑:
初冬的中原大地,7900多万亩冬小麦新苗吐绿,又一个丰收的期待开始发芽。河南粮食总产已连续11年稳居全国第一。
   
丰收奇迹从何而来?在专家们给出的种种答案中,不遗余力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不断向科技要粮食是他们不谋而合的答案。而现代农业气象科技则是这个答案中最为出彩的一笔。
回顾:完备体系记录成长历程
   
“在河南,‘内外联合、专兼结合’的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组织新体系基本建成。 ”河南省气象局局长王建国介绍说,目前全省气象部门已经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的三级业务体系。省局重组省级农业气象中心,各市局成立农业气象中心,县局均有固定农气人员。
   
随着一批科技含量高、全自动化运行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器的使用,传统农业气象观测方式正在发生质的改变。全省已建立了长期定点监测、面上移动调查、飞机卫星宏观观测相结合的自动化、立体化、规范化现代农业气象综合观测体系,解决了观测滞后这一制约现代农业气象发展的“瓶颈”问题。
   
“全省已形成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农业气象试验站-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的科技支撑、技术服务链条。 ”河南省气象局副局长赵国强介绍说,独具特色的农业气象技术体系得到不断优化。省重点实验室面向全国,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发挥核心支撑作用;郑州、信阳等农业气象试验站面向全省,开展观测业务服务试验,承担与业务密切相关的新技术推广、全国气象行业专项的田间试验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面向县域经济,探索为特色农业服务的业务服务体系。
   
在实践中,河南省气象局逐渐探索出“科技支撑、由点到面、内涵发展”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模式。截至10月,全省已有65个现代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开展相关作物观测和服务。如鹤壁淇县在裕丰果业开展果品糖度观测,探索糖度与有机肥施用量的关系,发布果品糖度与施肥服务产品,保证了果品在收获采摘时达到糖度指标要求;焦作温县在多年铁棍山药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发布铁棍山药适宜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服务产品。全国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夏进源考察鹤壁粮食生产经验后说:“高产创建和气象的结合,充分运用了现代科技,是一大亮点。
   
“不求一种模式,但求手段有效”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河南气象部门在全国率先建立“大学生村官模式”;与邮政部门合作,积极探索气象信息服务“邮政模式”;与供销社系统合作,利用其遍布乡村的供销网点,形成“农村超市模式”;与公安部门合作,利用乡村治安哨亭和巡防队员,发展兼职气象信息员,形成“治安哨亭模式”;还与安监局、农机局合作发展了大量气象信息员。目前,全省已建立了
 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