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再研彩墨画青山——马宝霞的山水画
发布时间:2017-06-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徐改  编辑:华生

京郊写生(国画) 45x68厘米 2014年 马宝霞

  徐改

  记得2014年6月下旬,宝霞携山水画近作数十幅来舍下,展观之际令我眼前一亮,或大或小,或横或竖,皆清气扑面,美不胜收。其作画之勤、热情之高、收获之丰,也足以令我惊喜,不禁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之慨。

  宝霞是首师大美术学院94级本科生。是时,我授艺术概论课,宝霞热情好学。1995年夏,我又与王心昌、主玛于江、李蒂雅三教师,带他们年级80人去山西作艺术考察。作为班干部的宝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是她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协助老师们很好地完成了这次教学任务。二是她对大山的情有独钟。当我们进入北岳恒山时,宝霞十分兴奋,与数名同学冒着蒙蒙细雨,争先恐后地跋涉了45华里,爬到了山顶,归来时满脸、满身汗渍却高兴地大笑。此情此景至今记忆犹新。宝霞学中国画,1998年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其间她又师从尹少淳教授攻读美术教育学,获硕士学位。

  2004年我退休后彼此的联系不多,这次她携画来访,方知她从2012年开始画山水,一发而不可收。这源于她从小对大山的挚爱,她说“山的高大深邃、苍茫氤氲、丰富迷人,总让人感觉近在咫尺却摸不到,投入其中却空旷无依;山中树石相生,山水相绕,鸟鸣深涧,万物繁荣;能在山的怀抱里奔跑、欢叫,深呼吸,那是我人生最大的乐事。”为此她不管是带学生写生,还是因公出差,或是假日旅游,都主动走进名山大川。恒山、华山、庐山、普陀、武夷、青城、太行、黄山、嵩山都留下了她的足迹。春的淡冶、夏的浓郁、秋的灿烂、冬的静寂使她陶醉。“于是萌生了画下来的念头,从心里告诉自己要画自己心中的山。它是藏在我内心深处已久的一股力量,只是未曾爆发。”

  从宝霞自己的叙述可知,她画山水多来自对自然景物的直接感受,每遇心仪景观,皆对景落墨勾画小稿,归来后再调动情绪一气呵成。这就注定她的画率性多于理性,呈现出色墨斑斓、湿润通透、生动灵秀的特色。在表现形态上,大致可分两种类型:一是泼墨勾皴型。此类作品尺幅较大,皆京郊具名景观。选择具有现代感的构图,把传统的高远、深远结构与现代焦点透视结合为一;将自然的真实感与个体的感受融合,充分发挥了水墨的特点和表现力。画法是传统的,却具有鲜明的现代性。二是泼彩没骨型。此类作品尺幅较小,皆率意挥写之作。结景自由,多用彩墨为之,简逸奔放,色墨混沦,灵动而有张力。

  在当代多元化艺术创作格局中,宝霞的作品仍属于传统画学范畴。如上文所言,其山水画主要来源于对自然山水的真切感受,画自己心中的山。她也在临摹传统山水画尤其在沈周的山水画上下过一番功夫,作品中不难看出有沈周的笔法和傅抱石的散锋用笔。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如何走下去,我还要赘言几句。在平面空间上,如何使主体的抒发与客体的塑造相容相生,达到以意求之,不取一丘一壑的形似,但求神似、不为迹缚的境界,还需要有一种理性的追求。需要画家更加主动地寻找新的表现方法,包括向传统学习,并能无痕迹地融化于作品中,从“有法”到“无法而法”,最终形成个性化风格。在这方面,宝霞还有发挥的空间。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