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旅游:为非遗注入新活力
发布时间:2018-07-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  编辑:张超

  在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入选项目位列全国第一。作为全国非遗保护综合试点省,近年来,浙江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内涵、保护、开发及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独特的“浙江经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沉淀的精华,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世代传承的瑰宝。全域旅游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带来了新理念和新路径,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民宿里的非遗传承

  丽水平田古村落坐落在距离松阳县城15公里处的群山之间。2016年,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松阳发起了“拯救老屋行动”项目。作为推进试点县,经过两年的努力,松阳按照文物保护的要求对老屋进行修缮,不但保护了文物建筑,而且使其变得更加宜居。

  “我们积极指导村民开展利用,老屋既可自住,也能作为民宿、工作室、展览馆等使用。”松阳县文广新局副局长杨建明说,“目前,我们已在三家民宿,即四都乡平田村的‘云上平田’、西坑村的‘云端觅境’和大东坝镇石仓片区的‘鸣珂里’设立了非遗传承体验点,将松阳文化、风物、民宿有机融合在一起,构建符合现代需求的公共体验点。这个体验点,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展示空间,也是非遗保护的传承空间,还是文化创意的发展空间,更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空间。”

  由租下的28幢闲置房及危房改建的“云上平田”,包括餐厅、青年旅社、民宿住宿区和展览馆。平田村这个昔日省级贫困村,如今成为了与民宿经济、乡村文化旅游对接的“云上平田”。

  除了民宿,“云上平田”还创立了“云缬坊”非遗品牌,曾就读于绍兴文理学院纺织工程系的松阳青年叶科将茶扎染带进了小山村。叶科说,“云缬坊”把松阳本土的绿茶、红茶作为扎染染料,因茶内富含茶多酚,扎染后的纺织品具有亲肤、除臭、防过敏的功效,成为众多游客体验的项目。如今,“云缬坊”的染织业务还拓展到了扎染蜡染、传统刺绣、竹编草编、端午香包、发簪女饰、年画年俗、服饰拼布等。遇到需要手工缝制的文创产品时,叶科还请村里会针线活的老人帮忙加工,不仅增加了老人的收入,还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舌尖上的非遗品味

  豆腐皮是浦江县的一种传统名产,距今有数百年历史。走进工坊,豆香冲击着人的嗅觉,屋内高高低低数排豆腐皮正在晾晒。制作豆腐皮最关键的一步便是结皮,经过高温煮沸的豆浆被送入铁锅中,静静地等待分离,待到豆皮与锅边接连时,挑豆皮开始了。挑豆皮是技术上最大的考验,力量和方向的把握,决定了一张完整的豆腐皮能否出现。刚挑出来的豆腐皮薄如蝉翼,色泽丝滑光亮,带着特有的醇香,颇为诱人。

  潘周家村坐落于浙江金华市浦江县城北二十余里外的山区,别具一格的地域美食“一根面”在此产生。

  周金华自幼学习“一根面”传统技艺,是“浦江一根面”的第七代传人。2001年,周金华创立“潘周家”手工面品牌。2014年,“潘周家一根面”出现在了《中国梦想秀》舞台上,大大提高了知名度,成为浦江乡村旅游的助推力之一。

  2018年6月10日,在“江南第一家”郑义门古建筑群内,伴着高亢激昂的浦江乱弹,周金华一家祖孙三代展示着非遗技艺“一根面”的拉面技巧。老周夫妻俩将面团擀成面饼,然后揉搓成手指粗细,这是“一根面”的初始形状。紧接着,深得父亲真传的周旭磊手法娴熟,不断甩拉着面条,令人眼花缭乱。数百米的面条成型后,孙子接过一段拉面,熟练地跳起绳来。不仅如此,近百名观众还手捧面条围成一圈,伴着歌声绕着祠堂行走,感受着“长长久久”的美好寓意。“来到浦江一定要品尝‘一根面’”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旅行心愿。

  舞台上的非遗呈现

  “一部中国戏剧史,半部在浙江。”传统戏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门类,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枝独具魅力的奇葩。浙江作为传统戏剧大省,境内不仅拥有越剧、婺剧、绍剧等众多剧种,还有马灯戏、茶灯戏、菇民戏、花鼓戏等极具地方风情的小戏。

  6月9日晚,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夜幕下的塘栖镇河西埭村文化礼堂座无虚席,以“风雅钱塘”为主题的2018“浙江好腔调”全省传统戏剧展演系列活动启动了,绍剧、杭剧、越剧、婺剧、昆曲、睦剧、哑目连、滑稽戏等来自浙江各地的传统戏剧精彩亮相,这些古老的戏曲为观众奉上了一顿文化盛宴。

  新叶昆曲省级代表性传承人——92岁高龄的叶昭标和79岁的叶金香,带着年幼的传承人登上舞台,真实再现了新叶昆曲与婺剧授艺、学艺的场景。短短的几分钟浓缩着中国戏曲千年的生息脉络:长与幼、师与徒、古与今,一代代人共同展望着戏曲传承的未来。

  这是“浙江好腔调”连续举办的第四个年头。自2014年起,浙江先后出台了《浙江省传统戏剧振兴计划》和《浙江省传统戏剧之乡申报与命名实施方案》,并启动了“浙江好腔调”等一系列的展演活动,在满足当地人文化生活需求的同时,也为外来游客提供了一个深入品味当地传统文化的机会。

  除了风情浓厚、韵味十足的传统戏剧,体育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在非遗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浙江传统体育项目地域特色浓郁,风格独特,翻九楼、十八般武艺、迎罗汉等8个项目被列入传统体育类国家级非遗名录,迎大旗、武林活拳、舟山船拳等60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

  磐安地处浙江省金华、丽水、台州、绍兴交界处,被称为“浙江之心”。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磐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齐全、品种丰富、个性鲜明。在磐安,迎大旗、磐安炼火、乌龟端茶等大批极具特色的非遗项目正如火如荼地上演,非遗旅游已成为磐安发展的新引擎。

  如今,旅游业已发展到新的阶段,游客不再满足于游山玩水,更注重一地的人文古迹和民俗风情。从这一现状出发,磐安开始打造乡村版非遗大戏。今年以来,来磐安县尖山镇陈界村的游客都可以在晚上欣赏到一场精彩的“非遗一台戏”。《花头台》《纺棉花》《铜钿鞭》等十多个非遗项目登上舞台,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珍贵的乡土记忆。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