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沙坪村村支书王伟:潇湘村官第一人
发布时间:2012-08-08   来源:华声在线衡阳频道  作者:  编辑:

  编者按:近年来,“村官”一词尤为火热,风靡全国。在沙坪村,有一位村支书,他不年轻,也不是大学生,但却以潇湘村官第一人而闻名。高个子、皮肤黝黑、穿着朴素、抽烟、与村民称兄道弟……近日,记者走进了沙坪村,对话村支书王伟与村民,听他们讲述当年全县最年轻的村支书,为何“离村出走”,而后来竟又甘愿留在贫穷山村,凭着一份执着,在沙坪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带着沙坪村一起成长,成为潇湘第一村官的故事。

  走进沙坪村,眼前处处生机,绿树环绕的村庄让人眼前一亮,田野里的稻穗如金芒一般,展示着丰收景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是四通八达,依山而立的小洋楼别具一格,而设施齐备的村部更是人来人往……

  问及一幅如此流动的新农村田园画卷从何而来时,村民在谈发展、颂党恩的同时,却无不说起一个人——潇湘第一村官王伟。到底为什么第一呢?村民说,作为村支书,刚上任时,他以23岁的“低龄”,在全县成为第一位最年轻村支书;全身心为沙坪村“铺路搭桥”,改变几十年的水灾隐患,修建全县第一条组组通水泥路,开挖28亩山坪塘;他以沙坪村“第一监护人”自居,富而思源,不是最富裕的村官,却最大限度为村民付出,拿出近40万元家财为村里建设民生工程,因对村民无私奉献,沙坪村大事小事都找他而被村民拥戴,成为当地第一位满票连任22年的村支书。

  最年轻村支书曾“离村出走”

  太和堂镇是祁东县的边远乡镇,“一脚踏两县” “西伯利亚”说的就是该镇沙坪村,因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仅靠着“一亩三分田”赖以生存,村民生活相当贫困。

  前往沙坪村的路上,记者顺道了解与沙坪村连在一起的村支书王伟,一个土生土长的沙坪村人,7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幺,上过两年高中,在云南当过兵,23岁退伍。

  “修通S317线之前,离县城需3—4个小时的里程,但现在只需一个小时便可到达。”一路闲聊,不知不觉已到沙坪村。

  在村部,记者见到了王伟,走在路上,这个中年男子喜欢沉思抽烟,他对沙坪村有着浓厚的感情,所到之处,一草一木都不错过。碰到村民招呼,不管是老王、小王,他都乐呵应答。一位老党员告诉记者,王伟其实当初并不乐意回村里。

  “年轻人,都想出去干一番事业,我苦怕了,只想走沙坪村。”王伟不避讳告诉记者,他是1988年10月退伍,但当时已经约好了战友去广州,可老支书却说年底村里换届选举,想自己留下来做村支书。

  “行李都收拾好了,在轮番的思想工作之后,一边答应参选一边准备悄悄出发,出发前一天,老支书和老党员们的‘送行’让自己留了下来”虽然只是跟着前辈沿着村里走了一圈,但王伟说那个晚上他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了,闭上双眼,脑海里到处都是泥泞路、参差不齐的庄稼、村民们渴求的眼神。

  就这样,23岁的王伟彻底打消了“离村出走”的念头,淡定地成了全县第一位最年轻的村支书。

  王伟为沙坪村改变几十年的水灾隐患,修建全县第一条组组通水泥路

  “当村干部的前两年,我对村里事物毫无头绪。”王伟领着记者到了防洪堤,他看着流势平缓的祁水:“就是这条河,让我瞬间有了从未有过的失落。”

  沙坪村属祁水尽头流经之路,因众多原因,曾经连片所经田地,每年都是大雨大灾、小雨小损,村民所收庄稼只能勉强维生。时间久了,外界更流传了“有女切莫嫁沙坪,舌子伸出丈八长”的俗语。而1994的一场大雨,更让该村丰收在望的田地瞬间被洪水冲毁。

  王伟告诉记者,那段时间,自己每天晚上都睡不着。初生牛犊不怕虎,安抚好村民,他召开了如何防洪的村干部会,几番讨论下决定修防洪堤。

  一位老人告诉记者,当时听说王伟要修防洪堤,村民是半信半疑。有人甚至说,沙坪村发生水灾都几十年了,不相信这个年轻人能修好。无奈之下,王伟带领村两委会挨家挨户因势就利做思想工作,动员全村人有钱出钱、没钱出力。他说只要人心齐,防洪堤绝能修成。

  “说王伟是第一村官,一点都不夸张,因为没有哪个能像他这样,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村里,把村子当作自家屋在劳神伤肺。”1996年,历经两年的长龙江防洪堤终于修好了。回想当初,80多岁的李大爷至今记忆犹新,说防洪堤是沙坪村的“万里长城”,足足700米,那会公路通不到长龙江,又没钱请搬运工,王伟就自己带领村民挑河沙、搬水泥、捡砖头,一砖一瓦都是汗水啊!如今好了,20年来村里的庄稼再没被水淹。

  自从修了防洪堤之后,王伟算是真正地融入了村支书的岗位。如何为村民谋福利,想村民只需,急村民之急,他开始下定决心筹备村支书的第二件大事——解决村里道路难题。

  “一脚踏两县”虽然是说沙坪村,但同时也道出了交通不便的尴尬,其只有一条简易公路对外与镇里相连。路难走是该村的大难题,如防洪堤,都要人工搬运沙土。为此,王伟多次找到了镇政府及交通部门协调资金,并将自己积攒的近10万元带头捐献修路。

  在王伟的带动下,村民纷纷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2007年,该村有了全县第一条长1600米的村级组组通水泥路。如今,走在宽阔的路上,村民们是昂头挺胸,脸上笑容满面。

  王伟以“第一监护人”自居,自掏腰包为村民修建民生工程

  “西伯利亚”、“一脚跨两县”,从前的一切无不在告诉世人,沙坪村是个贫穷的地方,但如今,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庄稼地有保障,外出方便快捷,村民经济有了明显转变。然而,村里却出现了奇怪现象,连续患肾结石和癌症的村民越来越多。在村民的议论声中,王伟跋山涉水、徒步全村了解具体情况,最终,他把原因放在水源上,因为沙坪村是一个山多的地方,全村生活用水紧靠一条河流。

  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王伟自掏腰包,拿出资金请来省里专家组。经过近半个月的勘测后,终于找到了优质水源。因势利导,她找乡镇找县里相关部门,筹集了20万元资金。自此,沙坪村的村民喝上了山泉水,同样,这个巨大的利民工程辐射了周边少年村和天兴村。

  提及为村民所做一切,王伟有些沉默,他说村支书就该为村民做事的,自己所做的都是分内之事。

  事事为沙坪,王伟不是村官里最富裕的,但他却能有多少付出多少,不管是金钱和精力。话说引来山泉水后,该村还剩下7万元,为了让钱真正用到刀刃上,王伟承诺修山坪塘。

  山坪塘规划近28亩,灌溉面可达300余亩。资金从何而来?会议之后,村干部沉默了,村民更是没吭声。王伟却站了起来,他说塘一定要修好。通过镇里的一事一议项目补贴4万元,王伟找到了水利部门,多次争取项目资金仍有缺口后,他自己又垫了近20万元。本以为骨干塘可以顺利修好,但中途却遇到了拦路虎——桥。

  “这座桥本来修了4次,但是修骨干塘时,该桥是一座拱形桥,只适合人行通道,并不为交通运输所用。”王伟说,无奈之下,为了尽快修好骨干塘,他只得就着自家机械,友情赞助组织村民将桥再修。问及此次花费,王伟避而不谈,他说修好了就行,不能耽误骨干塘工期。

  从此,沙坪村大旱无忧,大雨无惧。村里基础设施基本到位,但精神文明也要跟上步伐。2009年,王伟自筹资金开始修建村部,农家书屋、远程教育、村民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2010年,在王伟主导下,15盏路灯顺利安装并投入使用,村民真正享受到了路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如此分内之事,王伟为沙坪村所做的是不计其数,22年来,为了村级民生工程,他出钱出力,共垫付近40余万元,为村民解决个人难题,他更是倾囊相助。村里匡奶奶如数家珍告诉记者,伟娃子可是我们的“家长”,他自费6万元,为村里修了一条近2公路通往祁阳的通畅公路;村里贫困家庭的孩子没钱读书,他赶紧送上学费;孤寡老人生病,他陪着去医院……

  沙坪村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但王伟没闲着,这位“监护人”在思量,他打算炸掉村里必经之路的桥,将其再修!决定遭到了大家反对,本来好好的桥,才新建时间不长,为何再修?王伟表示,当初桥是一座弯桥,明年动工再建的是一座直桥!

  王伟在沙坪村,就是“第一监护人”!22年前留在他人望而却步的沙坪村里,作为全县最年轻村支书的他,如今已到中年。在他的带领下,沙坪村这个曾经有女不嫁的地方,如今村民住的却是色彩亮丽、风格时尚、鳞次栉比的小洋楼,喝的是自来水,晚上更是走在有路灯的水泥路上,他们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而王伟的工作成绩,也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评价,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党支部”、“先进基层组织”等光荣称号。 (付姣龙 廖丹英)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