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全国道德模范李国武:反假20年守护食品安全
发布时间:2013-09-2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记者 文杰 王亚奇  编辑:

  

  “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李国武 湖南日报记者 张京明 摄

  他痛恨假冒伪劣,却不惜花巨资收假购假。二十年“焚假反假”之义举,让他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焚假英雄”。

  他心忧食品安全,却毅然投身食品加工。在这个饱受诟病的行业里,面对一次次利润的诱惑,他坚持凭良心办厂,用道德自律,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

  他重视企业声誉,更期待社会诚信的重构。勇战一切行业潜规则,他用个人魅力感染着他的员工、客户和朋友,他以星星之火聚集着中国食品安全领域的正能量。

  他就是李国武,湖南省临湘市人,省人大代表、十三村食品公司经理。在刚刚揭晓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评选中,被评为“全国诚实守信模范”。李国武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两届湖南省慈善奖等180多项荣誉,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事迹曾被《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0多家媒体报道。荣誉的背后,这位道德模范有着怎样的故事?

  记者 文杰 王亚奇

  或许,有网友还记得今年早些时候的那一把火。

  2013年4月25日,位于湘鄂两省交界处的临湘市郊区一处垃圾处理场内,数百公斤地沟油在市民与质监、工商部门代表的注视下,被一把大火集中焚毁。主导这一场行动的,不是当地工商、质监,也不是食品药品监管局,而是一位叫李国武的企业老板。

  4月初,十三村公司员工食堂承包者张伟军不慎收了一位湖北贩子推销的10桶食用油,初看起来色泽不错,但细细辨别,才发现底层带有杂质,闻起来夹有异味,加之价格低廉,这才警觉,经公司送相关部门检测为地沟油。如何处置这批劣质油?有人说,坚决退货;也有人建议,掺杂使用逐渐消化;但身为企业法人代表的李国武却说:“我要当众焚烧!”

  李国武创办的“十三村”食品公司主营酱菜加工,紧邻107国道,距湘鄂边界仅几百米,常有不法商贩上门推销来历不明的廉价食用油,令人不堪其扰,也让他深恶痛绝。焚假现场,李国武和他的企业员工还向过往市民发放5000多份宣传单,引导消费者如何鉴别地沟油,并倡导食品餐饮企业共同抵制地沟油。

  “地沟油无孔不入,搞这么一次行动,一方面是向消费者表个态:十三村绝不使用地沟油;另一方面,也想呼吁企业自律、全民监督,共同抵制地沟油,”李国武在焚假现场说,要让不法分子处处吃“闭门羹”!

  “焚油行动”引来大批市民围观,大家纷纷拍手称快,对李国武竖起大拇指。此事经媒体报道之后,“焚假哥”的绰号在网上不胫而走。但也有人对此有些微词,“花那么多钱买油烧,犯傻吧!”

  了解李国武的人或许能理解,“焚油”行动绝非他一时心血来潮,这其中,有着一些历史的基因。外人眼里这场“焚假”的“秀”李国武一作就是20年。

  一个人的自觉――

  “做食品行当的,做的都是良心活,昧良心的钱,我不能赚!”

  时间回溯到20年前。那一年,李国武下岗,不甘沉沦的他借来2000元钱,开了一家不足十平方米的屋檐食品小店。由于坚持诚信经营,生意越来越好,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店。

  当时,社会上假货猖獗,消费者对制假、贩假痛恨至极。一次,李国武在抽查自家店里食品时,发现一些三无产品,他立即了解进货情况。得知是采购员为贪图便宜进了低价的假货,李国武非常气愤,马上组织员工开会,严肃处理假货事件,要将该采购员开除。

  会上,员工们纷纷为采购员求情,“现在的店子,哪个不卖假货?不卖假货赚不了多少钱”,“再说了,这些东西又吃不死人”,个个一幅理直气壮的样子。

  这让李国武深切地感受到食品行业“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生态,他压低声音说:“这些三无食品确实是吃不死人,消费者也不知道,但做食品生意的,做的都是良心活,昧良心的钱,我不能赚。”李国武坚持将采购员开除,连夜安排清理货架。

  第二天,李国武贴出公告,承诺凡在他店里购买的不合格产品,全部原价收回。

  为了进一步和假货划清界限,维护自己商店的声誉,李国武又花钱在电视台打出广告,收购消费者从其它商店买来的假冒伪劣产品。广告一出,第二天送假货的人蜂拥而至,将李国武的店子堵得水泄不通。不到一上午,李国武准备的5000元买假款就花去了3000多。好在后来大多数人都被他的义举所感动,纷纷不要钱支持他的打假行动。当天,李国武共收到假货3.5吨,装了15辆三轮车,全部运到垃圾场当众焚毁。

  2005年,李国武从国营企业接过破产的十三村酱菜厂,开始创办食品加工业。

  不论是卖食品还是做食品,李国武始终将质量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涉足食品生产领域之后,李国武发现这其中有太多的诱惑,原料、辅料,采购、加工,行业潜规则几乎渗透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作为食品加工企业的老板,稍不坚定,就可能滑入道德的深渊。

  2006年,有个河南的商贩上门推销一种叫做“辣椒红”的添加剂,声称放在辣椒制品中,可以让菜品色泽更鲜亮,口感更好,价格比市场上其它同类产品低百分之七、八十,只要20元/公斤,并强调“好多厂家都在用”。

  负责采购的方雄彪听了有点动心,把这个信息反馈给生产厂长陈绪文。陈绪文当场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份酱菜(约十多公斤)如果用5克“辣椒红”,可以省3元钱的辣椒,这将大大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两人兴致勃勃地来到李国武的办公室,建议十三村使用该产品。让俩人意外的是,老板的反应很冷淡,他反问道:“你们知道这东西是什么成分吗?听上去蛮好,但是加了这个不明不白的东西,食品安全你们不要了?”

  过了几天,李国武专门请岳阳市质监局的专家给采购、技术人员上了两天GB2710(食品添加剂标准)的相关课程。

  不久以后,苏丹红事件爆出,原来商贩推销的所谓“辣椒红”就是致癌物质工业色素苏丹红,由于李国武的自觉抵制,十三村未受波及。

  对于添加剂等辅料,李国武可以说是门外汉,为了确保自己的产品不在这方面出问题,他一方面强制自己学习了解,同时在公司上下达死命令,要求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办事,不该放的坚决不放。

  偶尔,也会有员工不按规矩办事。

  2010年的一天,成品质检员发现才封装2天的榨菜竟然变质了,调查得知,原来是一位技术员擅作主张搞试验,在生产过程中加了不该加的添加剂,并偷偷将试验产品封装待售。

  尽管技术员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很宝贵,但只要涉及到质量安全问题,李国武历来都是铁面无私,将问题一查到底。李国武还是毫不留情地将其开除,并将价值五、六万元的产品全部销毁。

  “在食品里放添加剂,绝不可儿戏”,在主料品的质控方面,李国武的要求更近乎苛刻。

  李国武的食品加工厂,每月需要上千桶食用油,主要来自当地一家大型食用油加工企业。2009年,一位做食用油生意的私人老板找到十三村采购负责人方雄彪,说他们的油便宜,请他去看看。方雄彪带回一些油,并做成样品请李国武试吃。

  仔细品尝后,李国武觉得口味和之前没有差别。但员工突然请他试吃样品,让他警觉起来,于是追问原因。采购负责人方雄彪得意地说:“李总,我们想换油,这种油只要100元/桶,比我们现在用的便宜很多,一年下来,可以节省至少200万元。”说罢给李国武提起过来一桶油。

  李国武查看片刻,继续追问“这油为什么这么便宜?”当得知对方拿不出证时,李国武的脸色马上沉了下来,大声呵斥:“拿不出证的油你们也敢用?”

  第二天,李国武亲自将油的样品送到相关职能部门鉴定,结果这些油的厂名厂址均属假冒,像这种三无产品主要就是“潲水油”、“地沟油”。

  李国武对油的苛刻,远不止于此。

  2012年5月,一个合作多年的老供货商给十三村送来了一车转基因油,尽管对方一再强调是国家允许使用的,价格更便宜,消费者不知道等等,李国武还是不买账,称我们食品包装标签上注明的是植物油,就不能使用转基因油欺骗消费者。并对这位老客户半开玩笑地说:“你不拖回去,可就烧掉了哦!”供货商只好把油运回,重新送来新鲜的菜籽油。

  酱菜生产企业,用得最多的辅材就是食盐,由于工业盐和食用盐在外观上很难判断出来,且食用盐的价格是工业用盐的七倍,所以一些商家乐用工业盐。2009年的一天,一位朋友找到李国武,向他以370元一吨的低价推销已包装成食用盐的工业用盐,并拍着胸脯说:“我这盐如果出安全问题,一切由我负责。”这一句话深深地触怒了李国武,他非常气愤地说:“食品安全,人命关天,这个责你负得起吗?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以义取利,才是经商的正道,你这种见利忘义的行为,有辱我的人格,也是害我的企业,我不仅不会买你的盐,如果你继续以这种手段挣钱,你这个朋友我都不会认。”

  “李总把食品质量安全看得高于一切,在这一块,如果有人挑战他的底线,他真会六亲不认”,跟随李国武多年的一位老员工说。

  无论是在食品流通还是在生产的任何一个环节,李国武始终凭良心做事,只要是与他的个人道德标准相违背的行业潜规则,他都会自觉抵制。20年来,李国武主动焚烧销毁假冒、非法、不达标产品和原材料20多次,焚毁总价值超过85万元,因此而放弃高达600多万元的潜在利润。

  一群人的自律――

  “食品企业,既要有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更应该有一个道德标准!”

  刚刚从国营企业接手十三村时,李国武就被自己的员工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一次,李国武查看生产车间时发现,两大池子15万斤腌辣椒和榨菜已经变质,这都是交接时入了账的资产。“还没开张就亏了钱”,李国武报以一声苦笑,下令拖到郊外全部销毁。

  久而久之,李国武发现,这些国企的老员工一方面市场意识普遍淡薄,生产不以市场为导向,采购不以生产为导向,进什么原料就生产什么产品,吃请、送礼、拿回扣的现象很常见;另一方面,拿产品质量不当回事儿,甚至有人在生产过程中还调侃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原国营企业的陈旧观念,吃大锅饭老思想还根深蒂固。

  对于李国武的一些要求,或者阳奉阴违,或者偷工减料,背地里甚至骂他是傻子。

  2005年5月,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全省所有食品企业以内涵的形式下发了一个通知:根据新的标准要求检测,现行市场上瓶装食品瓶盖塑料密封圈与油脂接触后有可能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请各企业自查并在半年内停止使用,只能使用符合欧盟标准的瓶盖密封圈。

  接到通知后,李国武立即组织各部门自查,并决定将使用该类瓶盖的产品全部召回。

  这一决定几乎遭致全厂员工的反对。亲历生产流程的一线工人首先不理解,“酱菜又不是当饭吃的,就算是产生致癌物质也没大问题吧,再说了,我们的产品我们放心,家里人和亲戚朋友都吃这个”。有业务员更嫌召回麻烦,建议说:“上面没要求召回,还给了一个过渡期,已经生产销售的产品还是不要处理了吧,今后咱们不再使用就是了。再说,文件是内涵,原来也没这个标准,食品有没有问题,我们收没收回,别人都不知道。召回的话,不仅经济损失大,而且声誉也不好,还会影响产品今后的销售。”

  “召回令”下达一个星期之后,所有员工都没有动静,抵触情绪很重。“这样办厂,怎么赚钱啊!”“李总这不是犯傻吗?”背着李国武,员工们议论纷纷。有人甚至四处打听后向李国武反映,当地其它食品企业没有一家要求召回,希望李国武不要“当这出头鸟”,以免遭到同行的谴责。

  尽管员工们一再劝说,李国武依旧态度坚决:“损失再大,声誉再重要,也没有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重要。做食品企业尤其要凭良心,不仅要遵守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更要有一套自己的道德标准。”

  产品被召回之后,按照李国武的要求分不同批次抽样送到省质监局检测;一批确定溅油的产品则直接捣碎销毁。停用、召回、销毁产品,让李国武损失二十多万元,而那一年,企业刚刚起步,一年的净利润不过五、六十万元。

  放着大把的利润不要,不仅挑战行业潜规则,还要跟自己过不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国武的坚守,就像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尽管不被人理解,尽管常常要面临很大的阻力,李国武在自己的企业中还是坚定地推行着自己的安全理念:凡是有可能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因素,都要尽可能消除;如果产品品质不能完全达标,宁愿销毁,自己承担损失,也绝不能流向市场。

  2011年,媒体曝出多个产品塑化剂超标。李国武从报纸上看到消息后,又主动将十三村所有产品抽样送到省质监局进行检测,在检测主要三项指标都合格的情况下,他还是不放心,又对其18个指标也一并检测。在此期间,他要求生产环节将所有塑料容器全部换成了不锈钢。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李国武认为这样心里才踏实。

  在李国武的坚持下,十三村不但产品出厂必检,还形成了定期主动送检的机制,一年产品送检高达80多次。

  2009年7月,生产车间对豆瓣酱进行新工艺开发,改用生水杀菌后调制豆瓣酱试验取得成功,于是进行批量生产。经过两个月发酵后,这批豆瓣酱中检测出细菌含量少量超标,但还可以食用。李国武毅然作出决定,将220大坛价值18万多元的豆瓣酱全部运到城郊垃圾站销毁

  这一次,没有人再骂他。

  得知十三村要销毁一大批豆瓣酱,岳阳楼区一家食品厂的负责人找到李国武下面负责处理此事的员工,笑称“你们厂的这个产品,比有些厂生产的‘达标’的东西还要好呢,销毁掉太可惜了”,提出要低价收购后贴牌销售,并承诺可以给其一笔好处费。尽管此事并没有风险,负责处理此事的员工还是委婉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员工对李国武的态度发生了质的改变。

  在个人示范之外,李国武也没有放松制度设计和文化建设。

  虽然规模只相当于一个作坊,李国武却非常重视自查自检。除了出厂前的成品综合检测,每一个工作小组都配有全程跟踪检测员,以确保产品不在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为了让酱菜质量赤裸裸地在公众的视野中,李国武每天都邀请不同的群体参观生产制作的全过程。隔着洁净的玻璃墙,穿着整洁的员工在手忙脚乱有条不紊的制作萝卜、辣椒、豆瓣酱等。李国武说,做食品就是要做到全透明,不让消费者选择哪怕一丁点怀疑的食品。

  走进十三村的厂区,仿佛置身公园,绿树碧水、鸟语花香,怡人的生态环境,很难让人把这里和食品加工企业联系起来。岳阳市副市长向伟雄在考察十三村之后感慨称,“来了十三村,彻底改变了我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看法。”

  在厂区内,几乎随处可以看到“学习雷锋精神”的横幅标语和爱心、公益形象墙,沿途青石板路上都可见石刻诚信名句。

  十三村工会主席李美丽称,李国武经常会给员工讲课,引导大家“学雷锋,做好人、讲诚信”。

  十三村的学雷锋文化,自李国武接手企业时就开始推行。早在他进入食品加工行业之前,就一直投身社会公益事业,20年来坚持帮孤助困给予他人实质性援助4000多人次。关于在自己的企业员工中开展学雷锋,李国武说得很简单,“当员工们能以助人为乐,以帮助他人成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还担心他们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不能自律吗?”

  “李总至今没有一辆小车,没有一套商品房,还住在原老单位的宿舍楼内,而他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却从不吝啬,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李美丽说,在十三村,很多员工都把李国武奉为自己的偶像,深受其个人魅力所感染。在李国武的带动下,所有员工都加入到诚实守信帮孤助困的志愿者行列。

  “对于我们职工来说,学雷锋,就是要把本职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始终把关乎消费者生命健康的食品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一线工人严建军如是说。

  李国武接手十三村这些年来,手下员工自觉抵制劣质原料辅料、非法添加剂等不下70余次,为十三村赢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荣誉,更赢得了消费者的口碑。

  从嘲笑谩骂,到认同效仿,再到敬重崇拜,在个人魅力和他打造的学雷锋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李国武的个人道德标准逐步转化为企业的道德标准,一个人的自觉变成了一群人的自律。

  一辈子的坚守――

  “大伙相信我,那我就该对得住大家的信任,一辈子拒假反假!”

  临湘当地人都知道,李国武靠的是开食品店起家。因他的诚信经营,李国武的食品店在临湘开得红红火火。这些年他重点以办十三村食品加工厂为主业。

  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等一系列问题曝出后,在食品安全领域,社会诚信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近期又有报道称,香港、新西兰等海外地区和国家,对中国内地消费者实行奶粉限购,李国武认为“真的是非常惊讶、非常痛心,这简直就是中国乳业的奇耻大辱!”

  李国武坦言,自己当年购假、焚假,主要还是出于维护自己商店声誉的考虑,现在自己选择食品加工这个行业,一方面是看准诚信经营在这个诚信缺失行业的潜在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有意通过个人的努力,打造一个诚信经营的食品加工企业典范,为促进社会诚信重构尽一点力。“我知道,我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总要有人做这样的事,哪怕要花上一辈子的时间也值得”,李国武望着窗外的天空,语气坚定。他相信,就像他做公益爱心可以接力一样,正能量也势必能传递蔓延。

  目前,李国武已经拥有五大蔬菜供应基地,与基地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合作关系。而在几年以前,基地却没少让他闹心。

  基地刚刚起步的时候,菜农们图省事,常常不按照订单的要求控制生产流程。

  为了符合食品标准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李国武要求农户按标准减少农药的使用,并支付了一定的除草工时费。除草时节,尽管他三天两头往田间跑,还是有农户我行我素。一次,李国武大清早来到基地的辣椒地里,正好碰到农户陆文超背着药桶过来。李国武上前制止,陆称:“李总,打点农药也没关系,下个雨就没了。”李国武再次劝阻,陆这才打道回府。

  一次自然灾害改变了这种状况。

  2008年,湖南遭受特大冰冻灾害,地面封冻长达半月之久,十三村位于临湘市江南镇的60亩萝卜无法采收,几乎全部被冻坏。解冻之后,菜农将冻坏的萝卜收割,选出部分好的送给十三村,希望李国武低价收购,以挽回部分损失。

  了解到菜农的损失后,李国武叫上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及菜农代表召开了一个协调会。会上,李国武提出要收购菜农的萝卜,当即遭到公司采购部门和生产部门负责人的强烈反对,因为受冻后的空心萝卜,根本达不到生产优质产品的标准。

  采购部负责人方雄彪劝李国武说,不是我们不要他们的萝卜,而是他们不能给我们合格的萝卜,公司赚钱也不容易,这是天灾,用不着我们负责。

  面对一片反对声音,李国武说,菜农不比你们在厂里上班,辛辛苦苦一年,现在血本无归,希望都没有了,我们有合作,应该帮扶一把,这个损失,我们承担得起。会开了一下午,尽管仍有人反对,李国武还是当场拍板,以原价收购菜农的萝卜。第二天,受灾的菜农就通过村委会领到了十三村的货款。李国武又亲自将蔬菜种子送到菜农家,帮助他们进行生产自救。

  买来的萝卜基本不能用,李国武安排工人当垃圾进行销毁处理。为了这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李国武将8万多元的萝卜直接扔进了垃圾堆里。十三村的损失还远不止这些,由于对其它临时来路的萝卜不放心,李国武主动放弃酱萝卜生产,那一年十三村酱萝卜断货10个月,损失销售七、八十万元。

  “李国武真仗义!”基地的农户们被深深打动。从此,他们在蔬菜生产中坚决不玩假,严格按食品安全标准为十三村提供优质原材料。

  第二年,又到萝卜丰收的季节。江南基地来了位企业老板,提出要以加价20%收购基地的所有萝卜。尽管价格很诱人,但是这位老板的要求还是遭到了绝大部分农户的拒绝。农户付开美说:“去年冰灾,李总照样收我们的烂萝卜,还亲自给我们送种子,我们不能做这样缺德的事,我们也要讲诚信!”

  就这样,李国武与基地农民之间建立起良性的合作关系,彼此的信任进一步加深。从一开始收萝卜要先交定金,到后送货付现款,再到送完一季的货集中付款。农户们一致乐意表示,和李国武做生意,放心。

  李国武的仗义和诚信,不仅为基地农户称道,也令同行佩服。

  十三村开办已有8个多年头,由于起点较低,到目前为止,年产值不过4000多万。企业虽小,影响却很大。李国武其实并不缺少做大做强的机会。

  曾有几家规模都大过十三村的食品加工企业表示愿意挂十三村的牌子,甘当十三村的分公司。原岳阳市人大主任、岳阳食品加工行业协会名誉顾问陈志刚曾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建议李国武出面整合当地几家大型企业,成立十三村总公司,并形成了会议纪要。

  企业老板们看重十三村这块牌子,信任李国武,还要从一个故事说起。

  初创“十三村”时,李国武经岳阳市政协常委、九哥食品公司董事长周久良牵线,在他办食品厂的朋友那里学一项技术,允诺技术学到手后,把该厂的一套闲置设备和相关材料全部买走。事后,李国武、周久良才知道,这套食品加工设备十分陈旧、已经生锈,完全不能用于生产要求。学成之后,李国武能不能兑现承诺?作为中间人的周久良心里完全没谱,十之八九会是两头不讨好。没想到,一个月后,李国武一分不少地掏了28万元将这套设备用大卡车拉走,更让周久良想不到的是,拉回去的废旧设备,李国武全都没使用直接作报废处理了。“说实话,当初我对李国武瞧不来,毕竟他的“十三村”只算得上一个小作坊式企业,与我的“九哥”相比还差得远。可从这件事之后,我对他刮目相看!”能跟这样讲诚信的人合作,肯定错不了!从此,周与李多次携手,主动共商合作。

  几位关系不错的私人老板甚至逼着要给李国武投钱。一次茶间,岳阳知名企业家何岳平见生活极为俭朴的李国武每次都是打的赴约,非常诚恳坚定地说:“国武,你每次打车也不方便,这样吧,明天你去岳阳挑一台50万的车,我出钱。”

  朋友的盛情和商会的提议都遭到了李国武的谢绝。一方面,李国武担心自己的牌子被砸,二十年积累的信誉实属不易;另一方面,李国武认为,自己的管理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大伙既然相信我,我就要更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对于未来,李国武有自己的打算。目前,他已经启动与个别企业的合作谈判,在他的规划里,将给合作对象两年的“道德考察期”:期间,企业不出食品安全问题就考虑启动实质合作。“道德标准主要靠自律,将十三村的模式向外复制推广,只能循序渐进,谨慎为之。食品行业责任大,也是高危行业,就像高空踩钢丝,稍不留神就会跌下来,不要等到跌下来了才知道珍惜。”李国武说。

  要让企业良性发展,质量与安全、道德与良心缺一不可。用个人的道德标准去要求员工、朋友,用企业的道德标准去影响行业,进而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道德重构,李国武说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分享到微信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