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购”目前成为开发商促销的最常见手段之一,“群策群力”无疑是跟开发商讨价还价的有利方式,不过,消费者也要谨防团购中的一些“猫腻”。
团购先要买张“凭证”
日前,市民杨先生看上了开发区一套在建楼盘,正当他感叹价格太高时,在网上发现一家企业的论坛里正在组织该楼盘的团购活动,团购者可享受85折优惠。杨先生赶紧致电询问怎样才能参加团购。对方说,这个团购没有门槛,只要确定购房即可参加。组织者还告诉杨先生,房屋数量已不多了,建议他赶紧决定,如果确认的话需交纳500元的费用。杨先生当即表示参加团购。然而杨先生交钱之后,对方只给了他一张印有论坛LOGO的卡片,说凭这张卡就能享受优惠。面对500元换来的“凭证”,杨先生一时心里没了底,他一再索要发票或收据,对方却说这只是团购报名费用,没有发票。
三天后,杨先生在组织者的带领下来到售楼处购房,售楼员始终未查看杨先生的“团购凭证”,只问了一句是否参与团购,在得到杨先生肯定之后就按85折的优惠和杨先生签订了购房合同。原来,该楼盘只要确认购买就可参加团购,也就是说,没有那张“凭证”,杨先生也可以参加团购。
团购组织者吃两头
资深团购组织者顾先生表示,所谓的团购只不过是开发商比较“体面”的降价方式而已,“现在开发商资金吃紧,公开降价又有损形象,坏了行业规矩,所以部分开发商就会以团购的方式变相降价,也正因如此,现在各种各样的楼房团购实际都没有任何门槛,人人可以参与。”他表示,团购也是一种互利的行为,参加团购的消费者确实会比个体消费者拿到更多的优惠,团购人数越多,优惠也就越大。
顾先生向记者透露说,一般情况下组织团购的费用都是由开发商埋单,不会再向组织者收取费用,像杨先生遇到的情况是中了组织者的“道”儿,“这种情况在团购中也很普遍,组织者是瞒着开发商向购房者收钱,两头都吃。”
顾先生说,在整个团购过程中,所有的利益都是围绕消费者展开,组织方会以一定数量的团购者作为筹码和开发商谈判,谈判内容不是能为消费者少几个点,而是自己能拿到多少回扣,他坦言这其中“猫腻”重重,例如近期一个楼盘的团购活动中,团购价比楼盘的实际零售价还要高出100元,而这其中无疑是购房者受损失,利益进了开发商和组织者的口袋。
房屋团购需加强监管
“团购组织者作为中间方,和开发商及消费者都产生了利益关系,而从目前的市场行为来看,三方达成的都是口头协议和公共契约关系,很容易造成纠纷,最终受损失的是关系中处于弱势的消费者。”律师事务所崔军律师表示,房屋团购越来越流行,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规范市场,而消费者在参与团购时也应注重团购细节和法律相关条文,以维护自身权益不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