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辞藻里,家和房子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词。即便是英文里也有home和house之分。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两个概念被我们巧妙得融合了,家也被房子所负累了。正如一部《蜗居》、一部《房奴》,倾尽房奴的血泪。
70后们都已进入不惑之年,而80初们也都已步入而立之年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条件好些的都相继进入了改善型置业阶段,就算是首次置业者,也已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而当前大多数的85后,正从象牙塔里走出来没几年,既没有70后,80初们稳定的事业,也没有丰厚的财力,他们习惯用信用卡消费,他们习惯了月光族的生活。但同时又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积极冒进的一代,高涨的房价和日渐成熟的心智也让他们开始关注楼市。
85后在按揭购房之前,除了看到上涨的房价外,更要综合考虑自己的各种支出、未来收入预期,以及对这种房奴生活的心理承受能力等多方面因素。
不要盲目陷入“置业保值升值”的怪圈
“把钱存银行!你傻了?存银行就是不断地贬值!买房吧,买房才是目前最好的投资。”85后的林兴总是会苦口婆心地劝说身边那些定期存银行的朋友去买房。
在他的“置业保值升值”理论里,买房子才是硬道理。他说,在台州这样的二线城市,自住需求尤其是刚性需求所占比重很大,只是被投资、投机行为催升的高房价挤压了。但是在这优胜劣汰的城市里,房价也必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整体人口质量的提高而上涨。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实现“置业保值升值”的梦想。“你看看2008年的房价,再看看现在!”林兴对自己的置业理论研究成果相当满意,并表示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当前多数理财人群也都相信置业保值的说法。普遍认为,通胀+良好的收入预期+未来另一半的共同承担,很多年后,这2000多元的月供,就是小菜一碟了。但寄希望于明天仅仅是一种美好的向往。不管自己对明天的把控能力有多强,也不要把实实在在的债务建筑于对未来虚幻的想象之上。
对于独自负担债务的单身来讲,以月供3000元为例,笔者建议从决定购房的那一刻起,就必须保障自己月收入至少在4000元以上,否则你的生活将变得一团糟。而且万一中间过程出现离职等意外情况,头疼的也只有你自己。
不要过分迷信“房奴激励”的说法
“每天早上醒来想到今天还欠银行一笔钱,工作便多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初入职场的许力虽然年纪轻轻,却也有着一套非常成熟的“房奴激励”理论:没做房奴前,一工作就没干劲,每天无精打采的,都说人无压力就容易飘,每个月的工资还没到半个月就花完了。后来父母为了激励他,出资买了套单身公寓给他,但只负担了60%的首付。其余的需要许力每个月按揭。自从做了房奴,许力像变了个人似的,压力也有了,再也不乱花钱了,工作也更有干劲了。
很多年轻人也跟许力一样有着“房奴激励”的思想,即使月收入只有两三千块钱,也会拼着一股子干劲唆使父母支持首付,然后自己咬着牙为了还贷而过上艰辛的房奴生活,或者偶尔周转不过再“啃老”,买一套房子把全家的生活质量都搭进去。
不要片面乐观“收入增加”的预期
“房价肯定不会大幅下降,而我的收入却不断增加,所以我非常乐意做房奴。”85年出生的黄烨面对房奴的身份显得非常乐观。尽管最近一段时间,台州楼市异常冷淡,房价似乎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而调控却似乎没有动摇的意思。但这些都没能阻止黄烨买房的步伐。
黄烨分析刚性需求离全部满足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尽管短期内楼市冷淡的表现似乎显得刚性需求不足,但他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被观望情绪所掩盖的短暂性假象,因为经历了房价的几次涨跌,人们的投资观念已经越来越成熟。一旦房价下跌,被诱发的投资需求就会导致热钱、银行信贷的流入,而使房价出现报复性大反弹。“房价要大幅度下降太难了。”黄烨自信满满,在他看来,宁愿及时出手辛苦做房奴也不愿意继续观望等待付房租。“再加上我现在工作形势一片大好,未来发展前景也比较不错。”黄烨坦言,尽管目前的工资还贷还有些紧张,但自己未来几年的收入肯定会大幅上升,“房奴”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小。
对于未来“收入增加”持非常乐观预期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其实如果没有储蓄,就意味着没有提前偿还债务的能力,这也就意味着必须为自己的债务付利息,而且当前还面临着加息的可能。收入固然是在增加,但同时也要考虑到“物价飞涨”的因素,其实支出也是不断变化的,包括花在房子上的利息,还有花在房子外的生活成本和不确定性支出等。这些因素都是成为房奴之前不得不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