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衡阳市蒸湘区雁城西路临近城郊的某住宅小区大门口,不满30岁的周女士一边用手轻拍怀中入睡的小孩,一边与同住一个小区的五六名住户拉家常。
像往常一样,这一天,他们谈论的话题依然跟自己的住房有关。因为没有一纸房产证,这里的房子姓“小”。
事实上,无论在衡阳还是在全国,他们均属于一个庞大的群体。
低价诱惑下的“豪赌”
作为一名普通的城市新移民,周女士向记者坦陈5年前买房时的心态:2007年,她与丈夫一心想“杀”入衡阳这座城市。与动辄每平方米2000元起价的商品房相比,这里的房价每平方米不过1000多块。他们没有多想,便四处凑钱购买了一套106平方米的住房。
周女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她与家人租住同样大小面积的房子,每月租金至少在500元以上,20年需支付租金逾12万元。但20年后,他们一家仍然没房。而现在以同样的金额,却住上了属于自己的房子。
正是抱着这种心态,百余户家庭和周女士一道加入了这场“豪赌”,在此安家落户。
时至今日,这里的房价在一片“涨”声的大背景下蹭至2000元/平方米,前来问津的人依然不少。因为,衡阳商品房的售价早已远远超出这个价格。
这只是衡阳小产权房市场的一个缩影。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市小产权房数量较多,它们大都位于城郊接合部,由村里面集体或个人建设,然后卖给附近的城市居民。
西湖停车场附近某住宅楼的住户唐先生告诉记者,这里的开发老板是当地村民,2004年在本村的自留地上盖起这栋楼房,当时以800元/平方米的价格对外出售,整栋住宅楼30多户共用一个房产证。
这栋楼的大部分住户和他一样是从县里和郊区进城做生意的,当时为了安家,看到地段不错,房价较之同地段其它差不多品质的房子也要便宜许多,于是就买了下来。
“现在这个地段的商品房已经涨到每平方米3000块左右,但我们却无法将房子卖出去再买更好品质的房子。”原来,唐先生等当初在签订买房合约时,开发老板明确要求每个业主只能自住,不许买卖。为了真正拥有自己的房子,在这几年之中,这里所有的业主联名催促给每家办一个房产证,开发老板每次答应好好的,可是至今都还没有办下来。
在一定程度上,小产权房圆了部分低收入群体“家”的梦想。那么,全市究竟有多少小产权房?我市有关职能部门对此讳莫如深,每次均以“太敏感”为由谢绝采访。
放眼全国,有媒体称,国内的小产权房面积将近60亿平方米,全国城市的小产权房平均占到30%左右,一些地方甚至接近40%。
便宜“外表”下的隐忧
在蒸湘区雁城西路临近城郊的住宅小区居住5年以后,周女士一家当初那股“杀”进城市的喜悦感渐渐消失,代之而来的是愈来愈明显的现实担忧。
“这里的物业管理实在不怎么样,摩托车、电动车被盗事件时有发生,房屋漏水也没人管。”该住宅小区的住户和周女士有着同样的感受。
由于所购房子迟迟办不到房产证,有一次,周女士等数十户住户齐心抵制交纳物业管理费。但此举反而让他们更“受伤”:物管部门立马停止对他们供水、供电,这迫使周女士等住户不得不“缴械投降”。
在长期与开发商和物管部门的较量中,周女士等住户了解到他们的住房被赋予特殊的名字——小产权房。在这个特殊的名字背后,有着特殊的含义。
“法律上对小产权房并没有明确的、清晰的界定,它更倾向于一个民间的说法。”一位业内人士称。
据了解,这一约定俗成的统称主要是指,占用集体用地或耕地违法建设,将农民集体用地使用权流转,用于商品住宅开发的违法建筑;在政府划拨或出让的土地上,不按规划功能开发或使用,并将限制销售的房屋直接在市场上销售,具有产权纠纷隐患的不完全产权房。
因此,除了物业服务不善外,周女士等人的住房还面临没有法律保护等问题。而房屋是否被拆除,或面临拆迁时能否得到补偿,更是悬在周女士和邻居们头上的“利剑”。
尽管小产权房能够满足居住的功能,但其没有合法身份,存在的风险不言而喻:其一,所谓小产权房均属违法建筑,其买卖行为自始无效,一旦某一方反悔并诉至法院,法院将判决退款退房;其二,小产权房没有房产证,不受国家法律保护,一旦拆迁,业主将很难得到补偿,甚至还可能面临被强制依法拆除或者没收的风险;其三,小产权房不是商品房,且大部分为违建,发生质量问题,业主往往只能自行承担。
记者了解到,即便在房屋出售中介市场,小产权房也属于最不受欢迎的一类。
在常胜路与莲湖路交界处的一家知名地产公司,记者见到玻璃门上贴着各式不同地段、不同价格的待售住房广告,唯独不见小产权房的踪迹。
“小产权房很不好卖,前些年我弄了一套,因为没有房产证,到现在还没卖出去。”该公司工作人员坦言。
而位于红湘路的一家地产公司则直言他们根本不收集此类住房的出售信息。
试点清理下的“归宿”
今年2月21日,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巡视员王宗亚表示,今年国土资源部将联合相关部门,选择小产权房问题相对突出的城市,开展小产权房试点清理。
3月11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在列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时表示,今年开始试点治理小产权房,为下一步大规模的清理做准备。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消息的相继公布,立刻搅动了这片楼市的“灰色区域”。小产权房的未来,是呈现多方博弈的大和谐,还是统一取缔的大清理,业内外人士都在观望。
事实上,近年来,小产权房清理之声不绝于耳。
自2007年起,国务院、原建设部、原国土部等曾多次下发“坚决叫停各类小产权房”的规定。
2008年1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指出,任何涉及土地管理制度的试验和探索,都不能违反国家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2009年6月,国土资源部要求各地严查“小产权房”等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
同年9月,国土资源部下发通知,再次叫停小产权房。
2010年2月,国土资源部官员表示,争取年内出台解决小产权房方案。
去年1月,徐绍史表示,国土资源系统坚决推进“小产权房”问题清理工作。
衡阳小产权房界似乎也觉察到了风吹草动。有人担忧,也有人暗喜。
周女士等住户一片迷茫,因为他们无法预测自家房子的命运。
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产权房开发商则抱着“转正”的期待和“法不责众”的侥幸,期望从中大捞一把。
对此,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表示,清理小产权房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连根拔起必然会触碰很多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清理工作必须分层次、视具体情况谨慎推进。
5月25日,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在深圳宣布启动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截至2011年年底,深圳小产权房违法建筑达到37.94万栋,建筑面积达4.05亿平方米,是深圳市总建筑面积的49.27%。
有媒体解读称,这意味着深圳现有的小产权房多数将被“确权”。
对于衡阳乃至全国众多购买小产权房的低收入人群来说,这或许是一个积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