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分析认为,年初一些项目尝到了“以价换量”的甜头,这会对市场产生示范效应,其他没有降价的、促销力度不够的项目,为了销售必然会跟进降价。一线城市整体房价仍将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
去年开始,由于楼市低迷,开发商拿地变得更加谨慎,“底价成交”成为住宅土地市场上越来越普遍的现象。这也意味着,房价成本的重要构成之一——地价成本大幅降低。“未来房地产调控会呈现常态化的趋势,房地产开发的净利润率估计将稳定在10%—15%左右,土地成本的下降,必然会拉低未来房价的成本,房价也没有大幅上涨的成本基础。”龙湖地产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坚持调控不动摇
无论是买是租,让普通百姓住得起房,终究是中国楼市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
政府提出要通过调控,促进房价回到“合理价位”。人们计算房价收入比,剖析房价成本……但无论以哪个标准看,不少城市的房价仍然处于过高的水平。
即便在统计数据显示房价不断下降的情况下,仍有不少居民反映,身边的楼盘根本没有降价,有的甚至还在逆市涨价。观察北京、上海等地房价调整的结构,远郊区降价力度显然较大,而地段较好、公共配套完善的区域,房价仍然维持在高位。
因此,除了房价收入比、成本、销售量等技术性指标,普通家庭能否承受,也将是判断房价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
对自住型需求的购房者而言,当前买房过高的门槛也让他们感到买房难。在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限购政策的影响下,去年以来一些居民自住型购房需求也遭到调控政策的“误伤”。房价下降的额度甚至赶不上利率上涨增加的支出,普通居民买房的门槛反而更高了,这有违调控的初衷。
因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指出,在坚持调控促使房价继续下降的同时,要对居民合理的自住型购房需求予以保护和鼓励。调控政策要突出“鼓励消费、抑制投机”的特点。
近期,部分银行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首套房贷的利率优惠,降低了首次置业的门槛。一些项目的价格似乎降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楼市成交量忽高忽低,一些担心“踏空”的普通购房者很迷惑,到底现在该不该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