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超八成地方新政过关 楼市调控毁于“蚁穴”?
发布时间:2012-05-14   来源:  作者:  编辑:

本轮楼市调控已进入关键时期,市场对任何风吹草动都格外敏感。近日扬州出台购房奖励政策和上海酝酿新政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广泛讨论。据统计,从去年8月至今年510日,全国共有33个城市出台楼市新政,其中28个城市获得通过,5个被叫停。房价还远未回到合理价位,全国各地楼市新政已经遍地开花,本轮调控的长堤会否毁于蚁穴

争议扬州新政

57,扬州市购房奖励政策一公布,就遭到了公众的普遍质疑,因买房补现金大有救市的嫌疑。但扬州市政府坚称新政决非为了救市,旨在推进成品住房开发建设,避免二次装修资源浪费。

有业内人士直言,扬州楼市新政是假借省政府推进成品房建设的名义,行救助开发商之实。也有分析师认为,扬州的新政和之前芜湖的新政有区别。世联地产华南区首席分析师曹取就表示,扬州的政策只补贴成品房,这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但是该政策并没有区分购房对象是否为首次置业,这和国家支持刚需的政策并不十分吻合,有打擦边球嫌疑。

值得关注的是,扬州出台楼市新政的过程充满戏剧性57日扬州公布新政后不久,相关通知很快从官网上消失,引发外界对其被叫停的猜测。8日相关通知重现,且扬州房管局有关负责人自信地回应称新政不会被叫停。最新的进展是,江苏省住建厅有关人士明确表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将扬州奖励买房政策与限购挂钩有失偏颇;目前正做进一步了解,如研究评估后发现与房屋限购政策相悖将坚决叫停。

扬州楼市新政一波三折的出台过程反映出地方政府欲调不敢调的矛盾心理,当前仍命运未卜。曹取表示: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对房地产政策进行微调,且地方政府会在中央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可放松的空间。由于支持刚需和托市的界限往往不清晰,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谢逸枫认为,地方政府微调倾向于托市的信号将越来越明显。

八招让地方新政过关

截至510日,全国共有33个地方政府进行楼市调控微调,28个通过,5个被叫调。也就是说,超八成地方新政获得通过或者被默许。从地方微调的内容划分,可以划分为:一:免或减征购房契税或退税。譬如马鞍山、武汉、北京、芜湖、扬州。二:调整首套房贷利率恢复基准利率,利率优惠九折、八五折。譬如,北京、上海、天津、 重庆、广州、杭州、昆明、济南、南京、成都、哈尔滨、南昌、深圳、中山、东莞、苏州等。三:改变普通住房价格标准。譬如天津、 增城、中山、上海、南昌。四: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譬如合肥、吉林、南京、常州、广州、武汉、沈阳等。五:重启购房入户政策。譬如从化市、长春市。六:补贴首次置业,譬如青岛、重庆、杭州、芜湖。七:放松限购条件。譬如佛山、成都、 上海、象山。八:土地松绑。譬如北京、广州、杭州、成都、昆明。

合富置业首席分析师龙斌认为,本轮房地产调控的方向是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保证市场健康平稳持续发展,获得通过的楼市微调新政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支持刚需方面,是符合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持续发展这个思路的。

调控大局难改变

本轮调控已进入关键阶段,面对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托市声音,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忧调控效果的成果会被逐渐侵蚀。

也有业内认为,楼市预调微调是对保经济的一种妥协。龙斌认为,本轮调控的核心政策限购和限贷并未取消,所以大的调控的格局是不变的;各地之所以有预调微调的冲动,是因为遇到了现实的问题。允许地方对房地产政策进行微调,是为了把房地产调控的负面效果降到最低,让市场的交投维持一定活跃度,因为目前的限购限贷等干预措施是对市场的冰冻疗法,一下子把市场的温度从三四十度降到了零度,市场受不了,经济也受不了,所以需要预调微调让市场保持一定的温度,即活跃度。龙斌表示, 房地产调控和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紧密相关,调控的目的还是为了行业和整体经济软着陆,恢复到平稳状态,如果一味打压房地产,将对整体经济不利,也不是调控的目的。

曹取认为,大的政策和最有影响力的政策制定者都是中央政府,出台或者废除都在中央手上,这些政策要是松动对市场影响非常大。地方政府会有小动作不断,但影响力并不大,核心政策地方政府无法触动。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地方的楼市新政有打着支持刚需但倾向托市的趋势,如果越来越多城市跟风,即使调控大局不变,调控效果是否会明显打折?(证券时报)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