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水洞沟:穿越3万年的感悟
发布时间:2012-11-09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编辑:

  水洞沟人一代代地繁衍生息,也把自己的生活生产用具,遗留在这片黄土地上。当这些物品重现天日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用过的石斧石刀石凿,竟与同时期欧洲、西亚、北非的文化遗存十分相近。莫非这些水洞沟的先民是西迁而来?莫非3万年前水洞沟人就与西域有了文化交流?解释清楚这些令人兴奋的疑问,真够考古学家们再忙一阵子甚至几辈子了。

  1923年6月,法国地质学家德日进和博物学家桑志华就是怀着类似的疑问,沿着九曲黄河,由东向西追溯到了水洞沟。他们住进了当地唯一的一家张三小店,晚间,吃过自己动手做的煮土豆和炒鸡蛋,他们走出仅有一间客房的小店,朝着北面溜达过去。太阳西斜,荒原渐渐黑寂。对面山崖上,闪现几点磷火。他们急赴崖前观察,隐隐约约看出崖壁上有几片灰烬。他们兴奋地大呼大叫,张三闻声而来,又拿来把镢头,几下子就刨出一堆动物头骨化石。

  一个“中国史前考古发祥地”,就这样“芝麻开门”了。两位法国的考古先行者,这一次带走了300余公斤宝贝,他们据此写出的论文,震惊了世界考古界,此前“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遗存”的错误论断,被他们一把抛进了九曲黄河!

  水洞沟最早的开发和最早的考古发现,都是中外交流的成果。这似乎是在证明,文化交流自古亦然,它不仅是人类发展的需要,而且本身就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法则。交流才有生存与发展,而孤立地存在,就很可能会像野人一样,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

  藏兵洞还掩藏着什么

  水洞沟的古人类遗址,已够令人神往了。可当人们登上景区内高高雄峙的明长城和“红山堡”,钻进长城遗址边上神秘莫测的“藏兵洞”,那种穿越数万年的沧桑感与震撼感,就更加铭心刻骨了。

  这是中国万里长城仅存的一处藏兵洞,洞外土柱残壁,奇形怪状。进了洞门,虽大多时候可直立前行,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若入迷宫。洞中有洞,不时这边冒出一间贮藏室,残存的米菜依稀可辨;那边出现一座兵器库,刀戟剑矛依旧挺立。一间较为宽畅的会议室,足以供10来位将官们商议军机大事。透过会议室旁边的瞭望孔,长城沿线景况一目了然。最为惊心动魄的是洞内的防御系统:一条只能单人通行的通道内,设有一道长达五六米、深达三四米的陷阱,里面尖桩林立,从上面覆盖的厚玻璃上走过,还是不免心惊腿颤。想当年若是敌兵落入,必定非死即伤,无法自拔。在冷兵器时代,若有来犯之敌进入此洞,必是有来无回。

  在明代,长城沿线的防御,是70里建一城,30里修一堡,城、堡之间还有“城障”。“红山堡”就是这种最小的城障。它与长达3公里的藏兵洞联为一体,为来犯之敌设下了天罗地网。不过,红山堡并没有经历过战事。据历史记载,在明朝,虽然鞑靼、瓦剌的军队多次入侵中原,都是绕开了这座坚不可摧的堡垒。这是红山堡与藏兵洞的万幸,当然也是一种不幸。

  精心构筑的藏兵洞似乎掩藏着这样一个真理:战争的防御,不仅仅是为了战争;或者更透彻地说,这种防御,就是为了不发生战争。一旦防备到位,就有可能吓退来犯之敌。既然战争是人类社会代代相传的不变主题,如何建设好巩固的国防,也是题中之义了。

  走出水洞沟,我们的心情格外地平和。那种穿越历史文化而获得的彻悟感,也许会相伴我们一生。

[上一页1  2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