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8月28日专电(记者许万虎)不到西藏是否可以全方位欣赏当地的文化风情?全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把其变成了现实。
记者从西藏昌都市文化局了解到,独具康巴文化特色的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等6项国家级非遗,目前已正式完成数字化保护工作,其成果将领先西藏其他非遗项目,首批登上全国非遗数字化保护管理共享平台。
昌都地处川滇藏“金三角”核心区,是康巴文化腹地。康巴文化作为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着康巴藏族果敢豪放的个性特征与多元文化复合的地域特色。
昌都市文化局非遗办副主任王康琼称,昌都是全国首批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试点市中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市)单位,2013年,当地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入选文化部“中国非遗数字化保护工程”后,非遗工作者们随之展开相关数字化收集、整理与记录工作。
据介绍,截至目前,昌都锅庄、芒康弦子、丁青热巴、强巴林寺酥油花制作技艺、芒康盐井古盐制作技艺以及芒康三弦舞已纳入统一的全媒体数据库,通过高品质文字、图片、音视频、三维动画等形式,全方位直观展示出“基因式”信息,如实、立体地记录和再现了其原生态风貌。
“未来,希望更多藏文化精粹登上全国非遗数字化保护管理共享平台,向公众免费开放,助力西藏非遗信息权威发布及学术研究,更好地促进藏民族优秀文化永世长存。”王康琼说。
目前,西藏共有76个项目、68名传承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323个项目、350名传承人入选自治区级非遗名录。近年来,随着非遗数字化保护工作不断推进,西藏曾经“人走艺亡”“人亡歌歇”的非遗保护困境逐渐“解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