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不是从文学到文学 而是从人生情感切到文学
白岩松(左)、董卿
在《中国诗词大会》后,由董卿主持并首次转型制作人的《朗读者》,将于2月18日在央视1套和3套晚8点联合播出。昨日,《朗读者》在京举行记者会,白岩松作为“志愿者”出席,王学圻作为参与节目的朗读者谈了录制节目的感受。
把阅读做成一档很有参与感的节目,或许能让很多喜欢阅读却在不经意远离阅读的人们有机会重新接近阅读和书籍,这是《朗读者》主创们的初衷。
濮存昕读《宗月大师》回顾“濮瘸子”时代
《朗读者》每期一个主题,邀请各行各业的人士来朗读。
节目导演之一田梅透露:“我们节目组先定下来主题词。比如说有遇见、眼泪、家、选择等等,然后让嘉宾根据主题词去套自己的人生故事。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你选择哪一段故事放在这里面,这段故事又跟你后面的朗读文本有怎样的关联?其实这个工作还是比较复杂的,不是朗读者喜欢哪篇文章就来读哪篇文章,我们希望故事和朗读文本一脉相承。”
首期节目的主题是“遇见”,演员濮存昕第一个上场朗读,他朗读的是老舍的《宗月大师》。濮存昕说,宗月大师是世家子弟,出家前富甲一方,后来家道中落。老舍在9岁左右时遇到他,是他供老舍上学,可能没有他就没有老舍。而濮存昕生命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濮存昕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小学时的外号就叫“濮瘸子”。上体育课,同学打球分组都不要他。后来,他遇到了荣国威大夫,脚可以放平了,可以慢慢跑,慢慢打球了……所以一读到老舍对宗月大师的感恩时,濮存昕就会想到很多帮助过自己的人。“我们被帮助过,也可以帮助别人,荣大夫帮助过很多人,可能有一个是我,我们要记住这些人,然后尽可能去帮助别人。”
传播文字展示生命并重 “不会做成《艺术人生》”
《朗读者》片花公布的朗读内容包罗万象:有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弟子们用中英法文朗读文学经典,也有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丈夫为妻子献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书》;有贾平凹《写给母亲》、刘瑜《愿你慢慢长大》这类表达集体记忆和大众情感的作品,也有如柳传志写给儿子柳林婚礼的讲话。
有人会觉得这档节目的访谈有点像《艺术人生》,但董卿表示:“《朗读者》就是朗读的人,在我看来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朗读是传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从见面会现场播放的节目片段看,《朗读者》的文字和个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朗读者的情感故事和之后的朗读内容在情感串联上完成了统一。未来,这档节目还将请到斯琴高娃、梅婷、马云等,这些嘉宾都是董卿一个个电话、一次次会面敲定的。
董卿强调,在选择嘉宾方面她坚决不蹭热点,“比如王学圻老师是我们最早就定下来的一位朗读者,我们对演艺界的人非常慎重,不是说当红就是我们选择的标准。我们希望这个人的出现能让大家对他产生真正的兴趣,想听他说话,想听他朗读,我觉得王老师就是这样的人选。我第一次和他见面交流,他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以为我会遇到一个很严肃的、有点端着的人,但王老师一开口说话风趣幽默,我们两个人一下子有了很多共同语言。”董卿同时表示:“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嘉宾太多了,来自四川成都金堂县的一对夫妻,结婚26年了,一直保持着为对方读情诗的习惯。因为妻子偶尔说什么时候我能有自己的花园呢,丈夫尽了一切努力为她打造了1200亩的鲜花山谷,现在鲜花山谷四季花开不败。”
董卿首次转型制作人 做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
这档节目中,董卿首次担任制作人,节目前后筹备了一年,她非常谨慎,凡事都要亲力亲为。
导演之一刘欣记得,在央视编委会上,董卿讲述了想做《朗读者》 的初衷。“我们都说现在进入信息社会了,包括我们普通人都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天天想着赶紧工作,赶紧忙完手里的事,赶紧看看收入……似乎应该有这么一个契机,让大家安静下来去看一档节目。因为咱们都是年轻人,有时候累了一天了也想看点好玩的、好闹的,但这样的节目现在太多了。一打开电视,屏幕上各种花色,各种快节奏,各种消费娱乐……这么一个状态下,我们想做这样的一个节目。”
董卿在发布会上动情地说:“我今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让我的眼泪流下来。我其实做好了心理准备,做制作人比单纯做主持人要辛苦,但真正做下来,辛苦的程度还是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个节目从去年这个时候开始酝酿,整整时隔一年终于和大家见面,很少有一档电视节目要准备这么长的时间。”
做一档文化节目很艰苦,而对被快销综艺和明星阵容宠坏了的观众来说,如何静下心来体会一档文化节目的用心良苦?
“文化类节目是势在必行的”,刘欣强调,“比如《我是歌手》最后火的不是那个唱高音的,李健就不说了,今年的赵雷也不是一个唱高音的,他是一股清流。我们通过这个节目不是说让大家每天多读几本书,也不是逼着大家读书,只是给大家一些补充。我们不是说娱乐节目不好,未来全是文化节目也不对,但我们希望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这才是健康的完整的文化生态。”
刘欣强调,“清流”绝不意味着节目小众。“我们一直强调这个节目的全称叫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文化指的是我们跟书籍相关,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情感。我们也反复强调我们是给大家打开人生的大千世界,从每一个人的具体故事走进文学世界,但我们的切口一定不是从文学走向文学,而是从情感、人生、体验这些,走向文学。这个节目强调的是文学之美、文字之美、情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