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0日电(记者李蕾)2月1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在中广联电视制片委员会2016年度大会上做主题报告时表示,2017年电视剧司的重点工作就是提升电视剧的内容品质。“我们将进一步推动电视剧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提高电视剧供给的质量。”毛羽指出,2016年全国各类电视剧制作机构制作完成并获得发行许可的电视剧共有333部、14867集,相比2015年,电视剧的部数和集数都略有下降,这与提高供给质量、推动电视剧领域供给侧改革有关,也是电视剧制作生产质量门槛和观众需求的进一步提高使然。通过备案公示管理,有400多部近20000集电视剧由于质量问题没有通过公示。
毛羽表示,总结2016年的电视剧创作,我们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表现反面人物凶残、冷酷、邪恶一面的同时,还展现其所谓的勇敢、高效等特点;塑造正面人物时,却往往过分书写英雄的缺陷来显示所谓人物性格的真实,有时甚至出现立场含糊、行为草莽,斗争不讲政策和纪律的现象;过度表现中国人愚昧、自私、丑陋的一面,有的人物民族意识淡薄,大敌当前却纠缠于个人恩怨,看不到同仇敌忾的气魄和血性。少数现实题材电视剧也挑战观众的价值观,表现趣味集中在边缘另类的情感之中。比如,在一部写母亲含辛茹苦带大五个孩子的作品中,儿女不停吵架打闹,街坊邻里之间也争斗不休,全剧充斥着恶言恶行。还有些从业者的创作态度不够严肃认真,为了赶周期,特效草草了事、粗制滥造,受到观众诟病,影响电视剧的声誉。
“电视剧最终靠什么竞争,还得是优质的内容。而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成为中国电视剧产业存在的重要问题。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深化供给侧改革,实现由数量增长到品质提升,促进电视剧市场向理性、成熟方向转变,大的企业做优做强,小的企业做专做实,市场竞争充分,进退有序,这是我们在今后一个阶段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共同课题,也是电视剧生产保持活力的重要因素。”毛羽指出,2016年年底,我国具有电视剧制作资质的制作机构在1.2万家左右,这从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一个惊人的数量。因为几乎没有准入门槛的限制,影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16年,北京最多一天申请成立的公司超过130家。中国电视剧生产企业发展到今天,需要做优市场主体。国有制作机构要通过深化改革,以真正市场主体的姿态迎接挑战;各民营制作企业通过竞争,实现兼并、重组,通过上市融资形成集约化、专业化的公司,改变市场主体小而散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