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七月党旗艳 井冈花正红——记衡阳市第十四中学首次学生研学之旅
发布时间:2017-07-12   来源:华声在线衡阳站  作者:冯净  编辑:张星兴

微信图片_20170711215312.jpg

    □ 文/冯净 编辑/张星兴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1927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亲手开创了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井冈山因此被载入中国革命的光辉史册。

  7月9日,联合双万研学旅行社,衡阳市十四中的130多名师生,踏上了“重走革命路,学习井冈精神”的研学之旅。两天三站的参观学习,使学生们感受到了爱党,爱国的教育,也使他们了解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浴血奋战、艰苦创业,使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性转折,使中华民族结束了旧时代,开创了新纪元。是中国共产党的励精图治,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老百姓从受人奴役到当家作主,使国家从山河破碎到统一强大,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孩子们体会到热爱祖国并立志献身于祖国和民族,是每个公民应有的政治素质,是树立远大理想和确立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基础。

微信图片_20170711215321.jpg

  第一站,孩子们来到烈士陵园,一种静穆的情愫在空气中慢慢渗透,一股崇敬之情在心间油然而生,一幅幅题字更突显革命的意义和情感,一座座雕塑传达着伟大的理想信念。在小井红军医院,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小井烈士墓,四周松柏环绕,庄严肃穆,悠扬深远的号角声响起,仿佛穿越时空,看到战士们正安详的伏在地上,睡着了,永远的睡着了,但好像又是醒着的,脸上挂着微笑,憧憬着未来社会的美好时光,不,是看见了今天的和谐社会。

微信图片_20170711215329.jpg

  第二站,伴随着一路的赞叹和惊呼声,孩子们沿登山公路盘旋而上,赶往慕名已久的黄洋界,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赞叹的是这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处;惊呼的是这峭壁千仞,山路如此崎岖。难怪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震天呐喊,但我们身旁的炮台和身后的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黄洋界上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是那门具有传奇色彩的迫击炮了。据介绍,当年它用仅有的一枚炮弹击中了敌军指挥部,让敌人误以为遇到红军主力而仓皇撤退。每个人都想在这里留影纪念,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演变为一批批的合影,并且每次摆好镜头以后都有人不断挤进去,这是不是有点红军战士当年争先恐后激昂奋战的劲头!

微信图片_20170711215333.jpg

  第三站,孩子们沿着山路渐渐远离黄洋界,我们下山来到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发展过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孩子们纷纷表示:他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因为不愿放过这里的每一个细节。

  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比我们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

微信图片_20170711215337.jpg

  随着暮色渐渐来临,我们回到了驻地。迎接我们的是神往已久的红米饭、南瓜汤。也不知是同学们太累了,还是这红军饭太香,用风卷残云来形容绝对是再恰当不过了。晚上躺在床上,呼吸着井冈山清新、湿润的空气,感受着井冈山的恬静,我相信每个人在享受这份恬静的同时都会想到她的来之不易。

  研学旅行是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旅行中感受优美的自然风光,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国际化视野,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学生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合作共赢的意识。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在身体、心理、情操、品德等各方面得到发展。实践证明,研学旅行很好地实现了以上目标。

  “井冈山之行”开启了我校“行万里路”的德育校本课程的新篇章,这次活动中,同学们既克服了晕车、中暑等困难,又展现了能吃苦耐劳、能很好地自理生活事务的优点。研学旅行不是十四中的首创,但作为这个“城中心最珍袖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此次研学活动却说明了十四中人不示弱,有能量,不怕事,能成事的坚韧不拔、夹缝中求生存的工作精神,这不正是我们新时代的“井冈山精神”吗?有了这样的精神和劲头,我们十四中的明天将会更加辉煌、更加美好!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