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华,耒阳市第一中学教师、衡阳市优秀班主任。所任教班级多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级”,所教班级成绩一直位列市里前茅,并多次获得学科教学一等奖,在 2003、2004、2008年被评为优秀教师,立三等功。蒋国华认为:班主任,对家长,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自己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自己的奉献。
换位思考——让留守孩子、单亲孩子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
近几年来,耒阳市一中“留守孩子,单亲孩子”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孩子,用一句方言讲就是“茂人管”的孩子,常常遗忘在角落。面对这些孩子,他经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 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他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着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在学校,他就像学生的父母,饿了,到他家里吃;病了,领着去看医生;没钱了,找他借;遇到挫折找他聊天谈心。他所任教的班级陈明同学就是一个典型“单亲孩子”,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上班而且又成立新的家庭,把他和奶奶两个人扔在家里,一年半载回来一次,对家里的关心照顾微乎其微。他性格孤僻,不愿和同学交流,而且脾气大,一点小事就会招来他的骂声甚至拳头,可以说这个同学的行为习惯恶劣到极点,导致他在班级体中没有一点人缘,就连借块橡皮如果不是老师出面都不会有人借给他,多么可悲啊!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不能都归罪于陈明同学,究其原因还是和他所拥有的单亲家庭有着深层次的联系,他决定帮助这个“茂人管”的孩子。通过长时间深入的谈话,挖掘出陈明内心中想的东西、渴望的东西,让陈明感觉到他在关注自己、了解自己、帮助自己。从谈话中得之陈明特别期望爸爸能多来看自己,了解到陈明的这个心理以后他就和陈明的爸爸联系,希望他能抽出时间到学校。过了几天陈明的爸爸来到学校,他和陈明的爸爸谈了很长时间,把陈明的在校表现和心理问题做了深刻的交流,让他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陈明很想和他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陈明的爸爸表示会抽出更多的时间来陪他,之后陈明的爸爸领着陈明出去吃饭,聊了很长时间,当饭后陈明的爸爸把陈明送到他这里的时候,陈明脸上透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与喜悦。这个学期开学他找陈明谈话得知整个暑假都和爸爸一起,过的很快乐。 其次,他在班级集体开展多次关于单亲家庭同学需要爱方面的主题班会(他们班有三个同学都是单亲家庭,而且这三个同学表现都不好),动员动员全班同学关注他们,关心他们。再次,在学生中间建立互助伙伴,平时在纪律学习上监督,督促,帮助这些同学。定期向班主任汇报他们的进步不足(有互助伙伴两个人一起汇报)。最后,定期在班会上他表扬这些孩子,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体会到同学们送来的关注的眼光,体会到他们一点点的进步给老师同学带来得喜悦。
每学期初,他都要对留守、单亲学生深入调查,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适时地给予帮助和疏导。这些工作也得到了家长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每个新学期分班时,学生总是争着到他所带班级,“把孩子交给蒋老师,我们放心。”这质朴的语言就是家长对他教育工作的最大肯定。
科学管理——让学生在民主与竞争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上,蒋国华积极协调师生间人际关系,做学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他恪守科学的师道精神,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通过民主管理班集体,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
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经过学习,摸索,他实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将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具有凝聚力的班队活动渗透在工作中,设计了一些训练学生独立性、自立性心理品质的教育活动,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当一天家”,让学生学做生活的主人。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班级的组织纪律、各项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管理和组织,如班会全由班委会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