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教师认为,班级是一个小社会,需要民主和谐的管理。在班级工作中,她总是发挥学生﹑班干部的作用,依靠学生自己来管理自己的班级,营造好的班级文化,打造优秀的班集体。2007年,学校领导交给她一个特殊的班级——“谈班色变”。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她就把这个人人惧怕的“班级”变成了全年级最优秀的班级。她的具体做法如下:
A、借“望远镜”,给孩子以期望。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得到了一种力量,他更学会了自信。”万老师面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常借用“罗森塔尔效应”这面“望远镜”,细心而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在适当的时候,恰如其分地或略微夸张地给予肯定和表扬,扩大其“闪光”的行为。在不着痕迹的激励暗示中,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远景,感受到期待,他们的信心就被激发了。如:她班的汤丰瑞同学,是令其他老师头痛,难以驾驭的孩子。她接手这个班之后,发现他上课心不在焉,作业中的字没人认识,与其父母交谈,了解到其父母要做生意,没时间管他,也管不住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万老师发现他是一位善良而又可爱的孩子,也特别关心班集体。于是,在暑假中,万老师交给他一个任务,要他负责把班级的花养好,定期给花浇水。一个暑假过去了,班上的花草一盆都没有枯萎,这让万老师激动不已。万老师表扬他是个做事有恒心、不怕苦的人。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的字写好了,成绩也上来了。用孩子自己的话说:“我没想到我也能有这么大的进步,我也能成为优秀的学生。”
B、立“穿衣镜”,助孩子正视自己。
常言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每接手一个新班,万老师要在班上立起“穿衣镜”——树立先进典型形象,以好学生为楷模,让班上其他学生对照自身,找出差距,明确奋斗目标,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让学生在比较中进行鉴别,在鉴别中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班上有位黄文博同学,是个非常好学的学生,在学习上她有“打破沙锅——问到底”,不弄懂绝不善罢干休的精神。于是,在班上大张齐鼓地表扬她,并且告诉班上的同学,这样的学生就是老师最欣赏的学生。在班上表扬次数多了,班上同学也开始追着老师问题目,万老师又立即表扬他们,于是班上有一批同学加入到这批问、追、比的行列中。一个月时间不到,她接的班就已是一个学风正、学风浓的班集体了。
C、照“放大镜”,找孩子的长处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有这样的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当接手落后的班时,她就想,虽然目前学生没有其他班优秀,但应该掌握最基础、最通用的知识,更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做自信、善良、正直的人。于是万教师就用“放大镜”,引导孩子寻找自己的长处,点燃孩子的希望之火,用爱和信任,她给予了孩子们的自信,让班上的每个孩子都有了体验成功、收获成长的快乐。
D、攀“三棱镜”,折射孩子们生命的亮丽
在美国哈佛大学三百五十周年校庆时,有人问学校最值得自豪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哈佛最引以为豪的不是培养了六位总统和三十六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最重要的是哈佛给予了每个学生充分选择机会和发展空间,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在教育工作中,万老师从不以“唯成绩论”对待学生,总是尽量发掘学生内在的才华,给他们提供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的生命丰富多彩,成为那一个独特而又成功的自我。功夫不负有心人,万老师以一颗爱心温暖了孩子的心,孩子亲切地称她为“妈妈”。就这样,一个人人害怕的差班,一年时间不到,班上的孩子变了,变得懂事了,听话了,好学了。
万老师除了担任语文老师、班主任外,还担任船山实验小学语文教研组长10余年,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先后带领语文教师开展了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如课外阅读、作文、写字教学、小学生中华经典背诵等,在她的带领下,我校的语文教学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