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爱华,56岁,渣江镇中心小学刚退休的女教师;丈夫凌均良,渣江镇中心学校校长;大女儿凌娜,留学研究生,现已在新西兰工作;二女儿凌瞾,大学毕业,现在长沙工作。这个四口之家在普通的日子里沐浴着平凡的甜蜜,用他们的双手和爱心共同描绘出了一幅“最美家庭”的美好画卷。
孝敬父母,关爱侄女
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1982年贺爱华与凌均良结婚三十多年来,他们夫妻感情很好,平时不分内外都互相帮助,遇到困难他们能把对方当作倾诉的对象,并互相鼓励。凌家父母都是85岁以上高龄了,凌母患风湿20多年了,现在已四肢变形,有时候生活都不能自理;凌父89岁,早年得过肺结核、支气管炎和前列腺炎等多种疾病。贺爱华同志一边坚持做本职工作,双休日都要回去,为老人料理梳洗,问寒问暖,买衣送药,买菜煮饭,这个家,无论是阴晴雨雪,总有暖融融的气氛。凌均良虽有兄妹三人,但弟媳在1992年病故,时年才35岁,丢下一个6岁和一个3岁的女儿,弟弟长期在外打工,妹妹又远嫁他乡,家中的双亲的赡养和两个侄女的抚养、培育重任都落在贺爱华夫妇的肩上。1993年,贺爱华夫妇把两个侄女一直带在身边视同己出,买衣服必须买四件,买文具也必须是四份,供她们读书,教她们做人。她们高中毕业后,又为她们操心工作,直至她们成家操办婚事,一直把她们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来哺育。一个和谐的家庭,总能有和睦的邻里关系和和谐的同事关系。贺爱华老师的邻里关系非常融洽,大家互相帮助、团结友善。逢年过节,串门过户,互相问候,共享节日;遇到老人生日,孩子升学,子女婚嫁,或者事业上有成就,都与大家聚在一起庆贺,别人有困难时能主动伸出友谊之手。与人为善,一生信佛,从来不与邻里、同事争执,心胸豁达,对此,熟知她的人无不敬佩、称赞,真是难得!
同舟共济,爱岗敬业
一个成功的男士背后一定有一个贤内助,这话一点不错。贺爱华结婚后,她的丈夫凌均良从一个普通老师到一个教学能手,从一个班主任一步一步走到学区主任这个岗位,这与贺爱华同志对丈夫的默默付出是分不开的。她原本就是为原任县委书记苏书记“守点”的下乡年轻干部,为了追随丈夫,新婚的她毅然放弃进县直机关从政的工作机会,甘愿成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她为了支持丈夫工作,能主动承担家中的大小事,把家庭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她自己在工作中也不甘落后,处处身正为人,兢兢业业干事。中年后,她本身有脑血栓、腰椎盘突出、肾结石等多种疾病在身,而她带病坚持工作,无怨无悔,她阳光为人,活力四射。她所带的班级各项工作期期是先、年年是优,她所教的学科期期领先于同年级。而她在荣誉面前看得很淡然,多次推脱评先、评优、记功的荣誉。她说我只要学生、家长、教师公认我是个“好老师”就心满意足了,事实上,贺爱华老师做到了这一点,一直是学生家长公认的“好老师”!
善育重教,女儿孝顺
女儿是她们家庭的骄傲,她们的成长历程洒满了她们夫妇的汗水。俗话说,三岁定八十,从丫丫学语开始,贺爱华夫妇就言传身教,以身垂范,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懂礼貌、有道德、守法纪的人。“教子三年癫”,为了培育孩子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贺爱华常给她们讲故事、做游戏、聊天、参加公益活动,常到敬老院做义工。逢年过节,每年带子女看望五保户王大龙,节假日常去公婆家干农活,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养儿方知育儿难,身为教师的贺爱华教学有方,她从不训斥学生;身为母亲的贺爱华也从不重言子女。她无论是教学生还是育子女都是坚持“先立德育人、后传智教人”的观点。所以她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品学兼优,现在她们的工作在异国他乡,业绩也很出色,是她们家中的骄傲。2013年,凌父住院,88岁高龄,贺爱华的二女儿,凌瞾从长沙赶回,双休日照料爷爷,为他端屎端尿,擦洗身子,无微不至,无怨无悔。无独有偶,2014年,凌父凌母病危,贺爱华所带的侄女凌艳在广东深圳罗湖高速公路站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了老人,她毅然辞掉工作,回家照料爷爷,令许多人唏嘘不已。大女凌娜虽身在异国,常寄药品、补品回家,孝敬老人,每周一个电话问寒问暖。
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他们所做的事情是每个社会公民应做的平凡小事,但他们懂得幸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夫妻双方用心照顾对方,用情建设家园,大事面前讲奉献,小事面前知珍惜,那么平凡生活就会变得甜甜蜜蜜,普通家庭就会变得美美满满,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
(通讯员 陶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