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渣江镇赤石中学语文教师陶晓辉
■华声在线记者 张超
十六年的耕耘,十六年的收获,十六年的春花秋实!
衡阳县渣江镇赤石中学语文老师陶晓辉从2001年衡阳师院中文系毕业,一直在农村作文教学领域不懈地耕耘,收获了快乐的果实,被老师们誉为农村“快乐作文”教学的坚守者。
创设活动激起学生写作兴趣
“农村孩子写作文就像平静的湖面,难以激起写作的波纹,陶晓辉老师在作文课投掷石子,引起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赤石中学校长彭小东评价道。
大多作文课,为激发学生写作欲望,陶老师会创设一系列的活动或情景模式。例如,扳手劲、拿碗吃饭、拈纸团讲笑话、演讲比赛、猜外号、应聘、感恩教育、教师外貌描写等,他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活动时的点点滴滴,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生活的存在,进行生活情感积累,他巧设悬念,引起学生无限的观察欲望,带动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诱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指导学生写作方法,训练目标。如此,陶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设身处境”的情境中再写作,激起了学生的表现欲、写作欲,激发学生智慧潜能,从而完成快乐作文。如快乐作文:扳手劲比赛,陶老师先让学生举行扳手劲比赛活动,活动结束后,学生会很自觉地拿起笔,把刚才自己亲身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就连平时对作文直摇头的同学也感觉到了有话可写。有的写“一个同学扳手劲时脸上沁出了细细的汗珠”、“脸涨得通红”、“教室里闹哄哄的,引来了校长,他站在教室门口细细地观看一会儿,之后就悄悄地走开了。”
用示范作文为学生树立标杆
每堂作文课,陶晓辉老师都会写“下水文”,同一个题目,同一种要求,同一个时间,陶老师与学生登上同一个“舞台”,与学生一同交卷。随后,陶老师把自己的“下水文”拿进讲评课堂,与学生作文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挑刺,并尝试着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样的一个评判过程,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大增,并始终保持战胜老师的“欲望”。在提升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及时总结教学经验,陶老师的写作水平也得以提升。在训练材料+命题作文:敬畏生命一文,陶老师指导学生写出写作题纲:学习失败→回家→见到绝壁上的树→父亲的启示→回校努力学习,指导学生构思、修改。陶老师的下水文《绝壁上的树》在衡阳日报2009年1月25日2版发表。八年级训练学生新闻写作,赤石中学举行排球比赛,学生打完球后,陶老师布置作文:写一篇消息,陶老师写的《衡阳县赤石中学举行班级排球比赛》一文发表于2016年11月18日华声在线衡阳频道,禁毒教育心得体会《救救迷失的孩子》发表于2017后3月21日华声在线。
从教农村快乐作文教学十六年以来,陶晓辉老师在国家、省、市、县各级报刊媒体共发表新闻及文学作品计200余篇。
用作文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赤石中学2012届92班学生王丹,生性腼腆,学习兴趣不浓,基础差,但喜欢作文,陶老师经常表扬、鼓励她,指导她作文,她试着写《妈妈,我为你洗脚》一文,三易其稿,陶老师积极为她投稿衡阳晚报,此文于2011年5月11日在衡阳晚报菁菁校园发表。她的头抬起来了,脸上保持着微笑,她扬起了自信的风帆,陶老师趁热打铁,不吝表扬,她学习刻苦勤奋了,考上了衡阳县二中,后来也考上了大学。潜能生胡升彪,在读初二时,整日泡网吧,生地学业水平考试的前一天晚上,他爬过学校的围墙,在网吧熬战整整一晚上,生地成绩可想而知。他读初三时,陶老师经常找其谈心,为其改变人生观,帮其树立自信,并指导他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写成作文《别了,网吧》,发表于2013年9月25日衡阳晚报,2014年6月,他以总分700多分考入衡阳县六中,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农村孩子阅读量少,作文素材缺乏,知识面狭窄,因此对农村学生的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坚守、积极思考的过程。“我将在这条荆棘路上坚持、求索地走下去”。陶晓辉老师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