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老教授 新乡贤——记助学扶困教化乡邻的方敬教授
发布时间:2017-05-3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郑晋鸣  编辑:华生

  老教授 新乡贤

  ——记助学扶困教化乡邻20年的方敬教授

  光明日报记者 郑晋鸣

  一双布鞋、一领旧衣、一下巴稍显凌乱的白胡须……他叫方敬,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从1978年开始,方敬每年都从上海回到父亲出生的地方——连云港赣榆任庄村捐资助学;1998年,他退休7年后,便彻底搬到了任庄村。20多年来,他捐献了200多万元的积蓄,资助任庄村260余名寒门学子上了大学。连续荣膺“中国好人”“江苏好人”“连云港市助人为乐模范”的方敬,感动着港城。

  战火熏陶爱国心

  1931年,方敬生于上海,6年后,日军的铁骑踏碎了十里洋场的华灯。方敬随母亲逃难到租界,后来租界沦陷,一家人成了战争难民。15岁那年,方敬考入上海华东模范中学,就是在这里,方敬看到了救国救民的出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9年初,方敬即将毕业,班主任胡景清将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毕业后准备做什么。方敬回答:“我要像您一样当老师!”“说说理由。”“因为只有教育强盛了,人才多了,国家才能强大,我愿做国富民强的基石!”胡景清满意地笑了。毕业后,方敬果真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因为才学人品俱佳,不到几年就升任校长。之后的几十年中,他当过中学校长、大学校长,还在科研院所当过领导,从一名小学教师干到了教授。

  今年86岁的方敬,依然没有忘记当初的信念,教育是他毕生的追求。也正因为不忘初心,才有了方敬后来助学扶困、教化乡邻的事迹。

  助学扶困大情怀

  走在港城街头,随便问一位路人:“你知道方敬吗?”得到的回答大半是:“知道,是一个助学的老教授。”如果恰好这位还是方敬的乡邻,那他必定能指明去往景清书苑的路。助学扶困,成了方敬最鲜明的印记。

  “方爷爷告诉我,我是个读书的料,不能放弃。”祁海燕说,高中时她是班里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孩子。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羡慕,却抵不过一穷二白的家境。高考前夕,海燕决定放弃考试,南下打工。“就在我走出校门的时候,我看见一位陌生的老人,他问我是不是叫祁海燕。”这是祁海燕第一次见到方敬。当方敬掏出一万块钱硬塞到她手里时,祁海燕简直不能相信一位素未谋面的老人竟愿意资助她上学,她怔住了,自尊而敏感的心灵被突如其来的善良感动,泪水顺着脸颊滚落下来。

  2012年,方敬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家人把他接回上海治疗,劝他留在上海休养。他去了几次,却不愿久居上海。“爷爷是放不下这里的贫苦学生。”祁宝宁也曾是一名受助者,他说,那段时间方爷爷加快了助学的脚步,甚至还在附近的中小学设立了奖学金。

  做好事在哪里都能做,为什么要执意从上海回来呢?“这笔钱在上海不算什么,而在任庄村就能发挥大作用。它能改变一批孩子的命运,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人才。”方敬的回答简短有力。

  移风易俗改乡风

  任庄村最出名的建筑,不是大楼房,也不是现代化工厂,而是一间小小的书院——景清书苑。在这3间简单朴素的平房里,方敬教人习字,分文不收。

  “他是全村人的老师!”相恒柱是任庄村的老支书,方敬刚回村时就与他结识了。“他从上海回到村里,看到村里治安乱、环境差,很是着急。”相恒柱说,那段时间,方敬是他办公室的常客,常常坐下来一聊就是几个小时。方敬并非空发议论的人,他和相恒柱一起制定了《党员治安保护条例》。此外,他还自掏腰包买工具,带领乡亲们整治村里环境。

  “方老最大的作为,是涵育了村里的乡风。”宋悦是宋庄乡文化站站长,他告诉记者,方敬至少为村里带来三处变化:一是让村民摈弃了“上学不如上船,读书不如赚钱”的老观念,教育越来越受村里人重视;二是用行动教化乡邻,使村里的环境和治安得到了很大改善;三是仗义疏财,在村里营造了急公好义的好氛围。

  对家乡,方敬有着深沉而又复杂的情感。“我爱这里的恬静景致,又清楚这里的落后贫瘠。”正是为了改造这里,方敬才会回来助学、教字。“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总要为社会做些好事。”

  《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31日 01版)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