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彭金珍的右手骨裂,仍坚持上课。 陈沐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陈沐
【微档案】
彭金珍,女,1967年出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28年,现为溆浦县江维中学教师,高级教师。获评2006年度至2007年度怀化市优秀班主任,撰写的论文及辅导的学生作文多次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
【故事】
在怀化市溆浦县江维中学,51岁的女教师彭金珍以两点闻名:一是所带的班级成绩优秀;二是“哈里哈气”,即普通话里的“傻”。7月19日,酷暑,记者在江维中学见到了吊着骨裂的右手、忘我加班的彭金珍。她笑眯眯地说:“轻伤不下火线。十几天来,我训练出了左手写字的新技能。”
面对病痛,彭金珍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2015年,她所在的年级缺少一位班主任。这时,彭金珍已是一个班的班主任、年级组长兼任校女生辅导员。她不顾身患高血压、心脏病、肾结石等多种疾病,毅然担起两个班班主任的责任。
2016年3月,彭金珍被查出肺部有肿瘤。得知病情后,她“觉得天旋地转”,想了好几个晚上,最后决定“人反正是要死的,先把工作做好。”做完手术出院,彭金珍立刻赶往学校。丈夫搬着小板凳,堵在家门口不准她出去。彭金珍一心想着“下半年学生就要进入高三了,临时换班主任他们不适应”,趁着丈夫上厕所,跑回了教室。
从教28年,彭金珍做了好多旁人认为“哈里哈气”的事。
她的工资微薄,要赡养父母,接济亲戚,却时常叫学生到家里吃饭,资助学生上学。她至今没有存款,住着学校的公租房。
学校有六成学生住校,而老师大多数住在校外,彭金珍除了上课,还要管住校生。她每天5点多起床,晚上12点睡觉,有时夜里一两点,还要去找个别偷跑到网吧打游戏的学生。女儿生病住院,她只能托母亲去照顾。
县里、市里更好的学校几次要调她,她都婉拒了。
记者问她为何坚守乡村学校?彭金珍一改笑脸,指着远处的大山认真地说:“我出生在贫穷的山村里,父母乡亲的养育扶助之恩不能忘。乡村教育基础薄弱,能考上大学的学生比城里少得多。留下来的孩子会成为农村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培养好他们同样重要。”
“农村教学基础薄弱,留守儿童多,最难的不是教学,而是学生的思想工作,要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当了近28年班主任,彭金珍有绝招:家访,吃饭,培养学生干部。经常家访,掌握学生动态,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发现学生有“状况”,中午叫到家里吃饭,一边吃饭一边谈心,在亲切的家庭氛围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干部,提升大多数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就这样,父母离异、性格孤僻的美术生小宇(化名)变得活泼开朗,成绩也有进步;“问题学生”王军(化名)走回正途,参军入伍立了三等功,当了排长;石丽娜、王维玉、戴卫华等相继考上了湖南师大、天津大学、吉首大学等名校……
“我受彭老师影响成为教师,工作中有她的影子。”周如晓是彭金珍的第一批学生,现为大江口镇中学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他曾在大江口镇小江口中学任教导主任,面对近半学生流失的严峻形势,他回想彭老师对待学生的点点滴滴,提出“老师全面深入学生家庭,用爱感动学生,感染家长”的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实施后,学生的成绩提高很快,第二年流失率就下降到0。
想到还有许多学生成为老师,栽花育苗,彭金珍的脸上又浮现出幸福的笑容。
《湖南日报》(2018年07月25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