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战争年代,衡阳县集兵镇是农民运动最活跃的根据地;在现代化建设年代,集兵镇又有着“衡阳粮仓”之称的美誉。
而在这方浸染着红色文化的沃土中,孕育出了一位既平凡又伟大的人物——成培革,他就是集兵镇中学的党支部书记。
在中学教育这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上,他始终怀着一颗热忱、执着的心追求着事业的愉悦与成功,努力实现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近年来,他先后获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多次个人被局党委认定为“优秀党员”,支部被认定为五化创建优秀党支部。常有教育教学论文在多个权威刊物上发表。
成培革把青春献给了集兵镇农村基础教育和乡村建设发展事业,他将中年的辉煌书写着基础教育的历史和今日的灿烂篇章。
自从担任集兵中学党支部书记后,为了学生、为了学校,每个星期一早上,集兵中学的师生们走进校园时,远远都能看到站在举行升国旗仪式地方的成校长。这,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酷暑严夏,风雨无阻。
在学校,成培革全面主持学校党支部的工作,同时他还长年任教毕业班物理,刚上任时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兢兢业业,尽管已从教33年了,但从教案的格式和质量上看,却像是一个走上工作岗位年头不长的教师那样,每节课都重新编写教案,他的教学设计曾多次得到有关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都接近50岁的人了,心气儿咋还跟年轻人一样?”当别人这样问他。“学生是我生命的根,我已经没法离开这些孩子了。”成培革说,“我所做的不过是无愧于共产党员的称号。”由于长期的劳累,使他患有严重的肩周炎,但他三十三年来很少请过假,没有落下一节课,白天照常上班,就是双休日他也在学校工作,就是这样,一心想着工作,想着学生。
“共产党员,就是我的最高荣誉”。
成培革不追求名利,多少次的先进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的荣誉都被他推辞掉,让给了工作努力的其他同志们。他经常说,“工作不是我一人干的,靠的是大家,还是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尽管这样,他还是多次被授予先进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而他自己说,“共产党员,就是我的最高荣誉。”
成培革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本来经济并不是很宽裕,况且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要赡养,下有两个孩子要抚养。但每当有老师有困难的时候,他拿的钱几乎是最多的,每次捐款、捐物,他都几乎是学校捐的最多的。抗震救灾积极捐款,积极交特殊党费,从不落在别人的后面,这些无不显示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解决贫困生的困难,是我的责任。”他如是说,也是这样做的。三十多年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知他帮了多少贫困学子解决了生活困难,为多少莘莘学子送去了温暧,让学生们能够安心地读书,不让任何一个有前途的学生流失。
成培革带头结对了初三年级的一名特困留守儿童,其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异了,他跟随母亲生活,但由于母亲要赚钱养家,长年在外打工,只能把他寄养在年迈的外婆家,长年寄人篱下,心理有障碍,学习有困难,成书记经常找他谈心,义务帮他辅导功课,甚至节假日还把他接到自己家里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了……
“在我濒临绝望的边缘,书记,是你给了我无私的资助,是你让我感受了人间的温情,您的恩情我将永生难忘……”这是一位他帮助过学生来信中说的。
学校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学生、教师的共同成长。
成书记明白: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口。面对学校名师优生不多的境况,成培革组织了四十多名教师去名校听课、考察。让教师能够快速成长。他通过各种举措,不断锤炼校级名师、打造拳头学科、优化教师以伍。
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促进办学效益快速提升,成培革抓住学校中心工作,挤时间深入课堂听课、深入教研组研讨,大胆尝试分层次教学实验。他认为,课程改革的关键是从深处转变教育思想。转变从教角色,重点进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促使学生形成“我要有更好发展”的内心渴求。
成培革挤时间深入班级听课、深入教研组研究课、深入教师办公室讨论课,多方采纳建议。并将自己的先进办学理念,转化为师生的实际行动。在他的带领下,党员带头抓教研、搞教改。教研组确定了“教材在于用、学生在于动、课堂在于活”的指导原则:备课组按照课改要求重新梳理章节,进行教案设计,学年组开展师生问答、主题班会辩论;老师们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验室、走向社会。教师们深有感触地沅:学生的负担确实减轻了,老师的负担确实加重了,教学实效提高了。
成培革同志凭借自己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用痴心谱写敬业之歌,用广博的胸襟容纳百川,携礁石的坚韧勇敢向前,向着现代化的品牌学校执着地追求……(文/陈晓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