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陕西府谷推15年免费教育
发布时间:2012-09-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

  “现在我住在学校里,上学一分钱不用花,一天还有3元的蛋奶补助和5元的伙食补助,一年的其他生活消费有助学金就够了,不用给爷爷增加负担了。”石保存说。

  2010年,府谷启动12年免费教育政策,把免费教育的受惠面扩大到全县普通高中、职中学生,不仅免收所有高中、职中生的学费、杂费和课本费,还继续对全县寄宿生给予蛋奶补贴。

  2011年,府谷县域经济总值达到407亿元,综合实力跃居陕西省首位、西部第6位、全国第69位。就在这一年,府谷县又将学前教育纳入免费教育的受惠范围,正式实行15年免费教育政策。

  今年4月,府谷县又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免费为学生提供教辅资料、学具、作业本(平均每科两本)、寒暑假作业本各一套以及每年秋季开学免费为一年级、四年级和七年级学生提供校服一套。此外,寄宿生的住宿费也全部免除。

  目前,府谷县约有4.5万名学生因此受惠。据有着30多年教学经验的退休教师王守贵分析,其中获益最深的人群有三类:一是落后乡镇的农民家庭,他们依赖传统农业为生,年收入不足一万元;二是进城务工家庭,他们在城里租房、生活开销很大,免费教育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三是县城里原有的贫困户,他们连生活都得要政府和社会救助,也负担不起教育支出。

  府谷中学副校长孙克勤向记者介绍,从2009年免学费开始,近4年来,学校相继免除学生每年的学费800元、杂费240元、课本费约900元、住宿费400元,以及高三学生资料费300元;此外,还按照县里制定的标准给寄宿生每人每天5元的生活补助和和3元的蛋奶补助。

  前石畔学校校长郭来银告诉记者:“过去,学校向学生收杂费,向外地学生收借读费,充作公用经费,可常常感到没钱;现在,所有的钱都来自政府,只要学校打个报告,钱就批下来了。”

  记者查阅了前石畔学校的财务账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近三年,学校的学生数从3000人减少到2074人,可政府拨付的款额却从1100多万元增加至1400多万元。

  外地学生不是“二等公民”

  在距离府谷县城60公里的大昌汗镇,来自湖北的孔先生近来空闲起来。由于他所供职的煤矿停产,使得孔先生和妻子有时间好好关心一下女儿的学业。他告诉记者,虽然女儿不是府谷当地户口,但也享受免费教育政策,现在上初一的她每学期只需缴纳380元的伙食费,“早晨还给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还有馒头、小米稀饭。”

  孔先生说,自己来府谷已经很多年了。他在湖北老家只有两亩地,收入难以维持生存。“现在我在这边工作,一个月能挣七八千元,妻子在矿上干零活,一个月也能挣两三千元。孩子上学也不用交钱。日子比过去好过多了。”

  在刚刚建成使用的府谷县第四完全小学,现在只有一年级,共108名学生,其中95人来自外地。校长刘忠说,学校不仅要让这些外地学生免费上学,还要特别照顾他们的语言、风俗习惯。

  河南孩子巴浩天是这所新学校唯一的回族学生。在开学报到那天,巴浩天一家和其他学生、家长共500余人在学校餐厅共进免费午餐。据刘忠介绍,这顿饭按陕北的习俗叫做“安锅糕”,意思是新学校开张的第一顿饭。“糕粉汤,还有四个小菜。外地人不吃我们陕北糕的,就给他们准备小麻花。”

  当了解到巴浩天“只吃素”的饮食习惯后,刘忠决定,“从今天起学校食堂每顿饭都增加一道素菜”。

  据了解,第四完全小学是由府谷县企业家和政府共同投资的,设施堪比东南沿海的一流学校。将来,学校用于维持免费教育的经费也将来自政府和企业家。

  在府谷县,来自全国二十几个省区的外乡孩子能占到全县学生的10%还多,在工业发达的西部矿区,这一数字能达到三分之一。为了将他们也纳入免费范围,府谷县财政需要每年增加投入上千万元。

  在府谷县县长辛耀峰看来,不管是从社会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看,这一投入都是“必须的”。

  “这既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又与‘府谷精神’中的‘包容’相吻合,外来务工人员是在帮助我们搞建设,我们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理所应当。”辛耀峰说,“过去我们曾背井离乡走西口,到外面谋生受过别人的恩惠;现在我们发展了,别人背井离乡来府谷,我们就有责任为他们的生存发展提供便利。这是府谷‘先富起来’后应该做的,也是确保府谷可持续发展所必须做的。”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