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中国教育十年发展路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组图)
发布时间:2012-11-09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  编辑:

  “老师,我很喜欢你的课,谢谢你!”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先锋中学学生贺艳青,给学校新来的特岗教师董双雪写了这样一张字条。“有时,学生会为我轻轻拍掉衣服上的粉笔灰,我感到很温暖。”从云南大学毕业后,董双雪和130个特岗教师一起通过考试来到寻甸山区学校任教。参与特岗教师招聘的寻甸县教育局干部老郭非常激动,他说,获聘的大学毕业生素质都比较高,适应能力也很强,他们会给边远乡村的孩子带来很多新变化。“我们的农村娃终于有了好老师!”

  教师引进来了,如何留住?2009年起,国家实施了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2010年、2011年,中央还安排资金20亿元,专门用于改善边远艰苦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条件。各地也都开展了改革工作,农村教师收入得到保障。6年来,国家特岗计划共招聘23.5万名特岗教师,赴22个省区、1023个县、2.8万所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满特岗教师连续3年留任比例均达87%以上。

  宽敞的教室、丰富可口的午餐……这一幕幕,在学校,已然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儿童正在享受着一项项惠民工程所带来的实惠。

  2001年~2005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累计投入约430亿元实施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惠及全国6万所中小学,基本消除了危房校舍的安全隐患。

  2004年~2007年,100亿元被投入农村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覆盖了中西部950多个县,满足了200万名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197万名学生的寄宿需求……

  这些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效地缩小了义务教育的区域、城乡以及校际之间的差异。

  让更多女童回归课堂

  “免了学杂费,省下了几百块钱,减轻了我们家长的负担,也可以让孩子少遭点罪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韦金磊的母亲这样说,小金磊从此再也不用像以往那样利用课余时间捡拾旧报刊和饮料瓶来换钱攒学费了。他的课余时间开始充满欢歌笑语,他将与城里孩子一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浴义务教育普惠制的阳光……

  小金磊只是众多随迁子女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07年,中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大约有1.5亿人,随迁子女大约600万人,还有约2200万人留在家乡,他们占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17%。

  当这一庞大的流动人群在为儿女的教育问题担忧时,党和国家及时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近年来,党和国家根据“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方针,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使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 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颁布以后,地方政府又纷纷制定和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取消流动儿童进入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就学的借读费,把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纳入到城市整体教育发展规划中等。

  10年来,党和国家对儿童教育支持的金额一年比一年大,支持的项目一年比一年多,儿童入学率也一年比一年高。

  法律是保障儿童受教育权的最好措施。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案里,从法律的层面保障了进城务工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随后,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2012年9月6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介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关情况时透露,目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79.4%是在公办学校就读。应当说现在初步解决了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女童是弱势儿童群体中的弱势。在农村,受家庭贫困和陈旧观念的影响,女童失学率、辍学率比例偏高。

  “春蕾计划”为帮助女童应际而生。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兰天秀出生在一个农民之家。因家境贫寒,就要上三年级的兰天秀只好辍学回家。辍学后,每天看到同龄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兰天秀的眼里无数次地涌出泪水:“我想上学!”正当兰天秀处在失学的阴影时,“春蕾计划”向她伸出了温暖的援助之手。

  兰天秀是幸运的,但不是唯一的。从1989年起,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并组织实施“春蕾计划”以来,截至2007年,这项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的社会公益事业已经募集到6亿多人民币,帮助170多万女童回到课堂。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