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山东等省一天之内溺亡16名学生的事故发生后,本报连续报道了《衡阳的家长要警惕——湘江四处河段格外“无情”》、《专业教练告诉你——游泳时,抽筋了怎么办?》学校、家长和市民是怎么看待这些问题?昨天,记者采访了我市的一些学校负责人和家长,听听他们是怎么说?
观点一:禁止游泳不如提供安全场地
山东等省一天之内溺亡16名学生的事故发生后,我市一些学校出于对孩子们生命安全的考虑,大部分采取“一刀切”的方式,禁止“游泳”,但收效甚微。连日来,湘江沿岸水域还是能看到大批中小学生,他们还是照常地跑到河里游泳。
一些学生的家长认为,一味地禁止是行不通的,因为游泳是一项非常好的体育锻炼,禁止游泳不如给孩子提供安全场地。当务之急应是,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自救能力上着手。
观点二:相关部门应对不安全河段进行“提示”
石鼓区某小学的陈老师也表示,学校一概禁止学生游泳并非良策。她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就应从安全防护上多动脑筋,沿河岸可以将深浅不一的河塘划分安全区和危险区,树立一些提示牌,对于不安全水域,如滑坡、水草、深水区、漩涡区等,进行全面清理或用隔离栏隔开。
观点三:为学生们补上一堂“游泳课”
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区几所中小学校发现,接受采访者中,90%以上称自己是“旱鸭子”,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游泳培训,一些学生都希望学校能开展一些游泳技巧、自救和救人的相关培训,但这些学校并没有或者不打算开设游泳相关知识培训。
雁峰区某中学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大部分学生根本不懂游泳,一旦下水或者发生意外事故,就很容易出事。他认为,避免类似事件发生,除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外,还得为学生们补上一堂“游泳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