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衡阳站4月19日讯(肖建华 通讯员 陈敏 肖平香)近日,衡阳市妇幼保健院第一例“袋鼠式护理”患儿出院。患儿,男,因31+5周早产,出生体重1.65kg,同时伴发呼吸困难入住该院新生儿科病房。住院头4天,患儿出现呼吸促,呻吟,发绀和腹胀、呕吐咖啡色液体等喂养困难症状,为促进患儿早日康复、缩短住院周期,护士长杨莲决定在患儿脱离呼吸机后予以"袋鼠式护理"。
接下来的19天,患儿妈妈每日穿开衫衣服躺睡椅上,患儿则全裸俯卧于母亲胸前,母子皮肤充分接触,每次持续一小时。"袋鼠式护理"后第二天患儿便停止胃肠减压,第三天吸吮少许奶液无腹胀,坚持19天后,患儿每次能吸吮奶液36ml,体重增至2.16kg,达早产儿出院标准。极为有趣的是,跟该患儿同一天入院、出生体重1.8kg的另一个早产患儿,因未能实施袋鼠式护理,在吸吮能力、体重增长等方面明显滞后。
袋鼠式护理,也称皮肤接触式护理,倡导于上世纪80年代,认为在婴儿生命早期,母婴之间持续的皮肤接触有利于促进纯母乳喂养的进行,能明显缩短新生婴儿住院天数,避免或减少婴儿在隔离病房内遭受的各种不良刺激影响。目前我国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1.2%,早产儿死亡率为8—20%,袋鼠式护理毫无疑问在降低早产儿死亡率,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存质量,降低相关医疗费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