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不在高,而在德;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题记
■华声在线衡阳站 肖建华 通讯员 聂红晔
近日,衡东县中医医院组织全院干部职工开展了学习仁医胡佩兰系列活动,号召学习胡佩兰医师爱岗敬业、济世救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其实,在我们身边就有许许多多“胡佩兰”,他们默默无闻的工作,无怨无悔的付出。该院大内科主任、主任医师罗学林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二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仁心大医的深刻内涵。
去日苦多,从医路上无怨无悔
罗学林,男,1969年2月出生,从小体弱多病,家道贫困,父亲因患肺痨常年卧病在床,后因病情加重无钱医治,在疾病的折磨中英年早逝。母亲独自一人把他们兄妹三个拉扯大,个中心酸与苦难可想而知。
因此,他从小奋发图强,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湖南中医学院,父亲的病逝让他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从医之路。与别人把医生仅仅当作一种养家糊口挣工资的职业所不同的是,他更多时候是当作一种精神寄托。正因为童年、少年时的磨难,使他对圣洁的白大褂充满了激情和敬畏。
1994年他从学校毕业分配在县中医院,一直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以精湛的医术为老百姓服务。罗主任坚持每天至少查房两次,除了了解病人病情做治疗外,还常亲切的与病人交谈,及时帮助病人化解心结,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他不但对病人在住院期间关怀备至,而且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对一些特殊病人亲自上门探望,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对他们作康复指导和健康教育,劝他们少吃药多运动。
他常灌输中医《内经》养生之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工作之余,他都要抽出时间参加健康知识讲座活动,在医院学术报告厅、在乡镇、在县老年大学……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都有他的听众。
尽管从备课到授课付出很多心血,从医院到讲堂走过很多路程,终日劳累辛苦,但他无怨无悔,乐在其中。
医德高尚 医疗行业的仁医典范
今年48岁的罗学林,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把医院当成自己的家,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面对每一位患者,无论职位高低、贫富贵贱,都能做到一视同仁,起立相送,认真检查,悉心诊治。
他总是为了救治病人而忘记了下班和吃饭;总是要等到重危病人脱离危险后才最后一个离去;总是在夜间抢救重危病人或参加全院性紧急会诊后,次日仍照常上班毫无怨言。
当他把一个个生命垂危的患者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来,患者家属为了感谢请他吃饭或是送上“红包”时,他总是婉言谢绝。他一心为病人着想,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患者和家属,得到了他们的高度信任。
患者李秾,今年86岁,患冠心病多年,从罗主任参加工作之日起便成为了他的“铁杆粉丝”。每次病重,总是大呼“我要找罗主任!”而每次罗主任总是能及时赶往他身边进行救治,且每次总能转危为安。罗主任和李老相互信任,成为了好朋友、忘年交,他们超越了普通的医患关系,已上升为一种浓浓的“亲情”。
参加工作20多年,他没度过一个完整春节假。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除夕夜,一个对罗学林来说是难得的休息机会。那夜的天空飘起了雪花,入夜比任何时候都多了些寂静。
十点多钟,荣桓镇红坪村的肖医师打来电话,村里一肝癌患者因病情变化需派救护车转接。此时,罗主任完全可以派120值班人员去,但考虑到患者病情重,他放下电话,立即向大门口奔去……
路上积雪已很多,而且路面很滑,在一个下坡的地方差点出车祸。临近病人家500米处,救护车进不去了,只得和司机、护士抬着担架和急救设施、药品,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病人家中走去。到达病人家时,病人呼吸微弱,血压测不到,他们立即给病人上氧,建立静脉通道。
初步处理后,便与患者家属一起,冒着刺骨的寒风抬着病人在雪地中缓慢前行,拼尽全力终于把奄奄一息的病人送上救护车,并最终送到病房。到病房后,又亲自指挥抢救。
大年初一天亮的时候,病人睁开了双眼,看到一直守在她身边、双眼布满血丝的罗学林医师,她哭了,她是被罗主任在万家团圆的除夕夜、不顾雪大路远、和他同事们一夜没有合眼、为挽救自己的生命的行为感动哭了!她的哭声让她的家属朋友、在场的医护人员无不为之动容。
凡此种种,只不过是他生活中的一个缩影。他刻苦敬业,信念坚定,注重细节。冬天在听诊时必须捂热听诊器才会放到患者胸前,听病史时则会双目凝视,用心倾听患者心声,他除了看住院病人,慕名来的门诊病人也多。
今年3月份,罗主任在腰麻下做了一个肛裂手术,本应好好休息,静息自养。但术后第二天就接待病人。他所接诊的多为农村患者,担心他们找不到他白走一趟,只得忍着伤口疼痛为患者看完病后自己再去输液。
罗学林主任为人敦厚诚实,稳重有序,对病人总是怀着恻隐之心。病人曹国咀找他就诊,开药后发现钱不够,罗主任二话没说,便借了200元钱给她。虽是萍水相逢,但无戒心,他们夫妻感动不已,高高兴兴地买了药回家,第三天便赶来还钱。对于那些因家庭贫困交不起住院费用的,他总是慷慨解囊,如病人卢淑媛、陈恢汉等。
在当今医患关系出现雾霾的今天,罗主任用他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医患之间不一样的篇章。或许,我们需要的就是这样的榜样!
医术精湛,病患心中的希望之灯
学无止境,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罗学林主任2000年在湘雅二医院进修心内科,2001年4月率先在全县开展颅脑微创术,2002年引进人胰岛素治疗糖尿病,为胰岛素在糖尿病患者中的普遍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年在全市医护技能比赛中荣获中医组第一名,2008年引进硝普钠抗心衰治疗。
罗学林同志注重学习,他熟读《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同时阅读了大量现代医学知识,他在工作中善于探索和思考。
2016年11月30日,下班时间已过去了十多分钟,罗主任洗完手正准备离开诊室,一名妇女领着孩子匆匆赶来,患儿叫周婷,咳嗽1月,多方求治均是按西医支原体处理无效。罗主任仔细诊治,考虑为雾霾导致咳嗽,方用麻杏芩葶汤三付而功全,令患儿父母赞叹不己。罗主任不但对中医领悟透彻,长于辨证论治,而且西医知识功底也扎实。
2016年10月,患者侯××,71岁,在湘潭市某大医院诊断为肝Ca,家人打算作安慰治疗,后转至罗主任所在科室。罗主任认真询问病史,凭着丰富临床经验,认为患者有发热史,血象高,AFP不高,仔细阅读CT片及彩超片后,认为肝脓肿可能性大,后转至省人民医院行肝脓肿引流术获痊愈。
患者赵龙生,91岁,也是罗主任的“粉丝”。2012年9月,一次在就诊时突然出现心源性猝死。当时老人家身边没有陪人,罗主任立即抱着病人放在病床上予以心肺复苏及电除颤,病人最终抢救成功。
经他亲自抢救或指导救治,有数不清的顽固性心衰、大面积脑梗塞,脑出血、消化道大出血、糖尿病等患者,他们都获得了较好的治疗。
他低价用药,合理检查,使很多辗转多家医院不能明确诊断的疑难病人得到确诊或正确的就医途径,这无不印证着罗学林同志对病人负责,对工作严谨细致,无不印证着他医疗技术的精湛。
多年来,不管刮风下雨,每天晚上总是要到病房巡查一次,在第二天早上交接班时指导经治医师治疗。通过他及全科的努力,内科病人虽然最多,但医疗争议最少。
他能及时总结临床经验,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6篇,其中《知柏地黄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52例临床观察》获衡东县第二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主持的《滋阴降糖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和《中药参与2型糖尿病治疗的协同作用》均被列为省级科研课题。
罗学林同志在医疗系统享有较高声誉,近几年,很多家民营医疗机构愿以高薪诚聘,都被他婉言谢绝。
他总是说:“我在中医院工作了20多年,我哪都不去,这里就是我的家。”
身先士卒,引领科室共创佳绩
内科是医院业务量最大、病情最复杂、危重病人最多的科室。作为科室主任,他把建立一支团结拼搏、努力进取、业务一流的团队作为努力方向。他自己以身作则,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病房,最后一个离院。只要病人需要,随喊随到。
他重视科室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提高,重视科室人才队伍建设,只要有机会,便带领科室医师赴上级医院学习、培训。他传、帮、带,教,为培养后备梯队做出了贡献。他对年轻医生严格要求,针对每一位年轻医生的特点,给他们布置不同的任务,通过业务学习、疑难病例讨论、三级医师查房等形式加速对年轻医生的培养。
在他的带领下,内科业务水平日益提高,住院病人经常爆满。他带领科室人员认真执行各项医疗管理制度,把医疗安全放在第一位,调动和激励科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使科室员工养成了团结协作、学风浓厚、积极进取、主动服务和乐于奉献的良好风尚,连续几年都被评为“先进科室”。其个人由于成绩突出,2002年、2004年、2010年、2014年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2015年被评为衡东县劳动模范,2016年被选为十三届县委候补委员,同年被评为衡阳市名中医,并晋升为主任医师。
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严寒酷暑,一个个急促电话,一个个会诊通知,让他一次次披星戴月赶往医院的病房,奔走在危重病人会诊的途中。多少个节假日、多少千家万户团圆之时,他都在为解除病人疾病而忙碌奔波;多少次父母的守望,多少次孩子的期盼,都被他遗忘在抢救患者的紧张中。
有人说,一个人把简单的事情干好了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工作做好了就是不平凡。罗学林同志默默无闻,埋头苦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入党时的誓言,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医疗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