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器官捐献]罗志刚院长专访
发布时间:2014-01-13   来源:新浪衡阳  作者:  编辑:

  罗志刚,汉族,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一九六二年十月出生,湖南衡阳市衡南县冠市镇人。现任南华大学校长助理、附二集团院长、党委书记、南华附二医院法定代表人、南华附三医院法定代表人、附三医院院长

  器官捐献是一种悠扬的境界之美,是一种带有诗意般的死亡

  新浪小编:罗院长,您作为湘南地区第一位学成归来的医学博士,湖南省器官移植学会副主委,在1996年就常规开展了肾移植术。您完成的1000余例肾移植术,成功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作为一名器官移植的医者,您又是从何种角度看待死后器官捐献呢?

  罗志刚:1989年起,我就从事肾移植工作了。这么多年来,完成肾移植手术已超过千例,也见证了患者对器官移植这种治疗方式的理念转变,从开始的的不接受到适应再到渴望,现在,在我院排队等候移植的患者高的数百人。当大家还未完全接受这种治疗方式时候,器官的供应相对充裕;但当我们的公民逐步接受器官移植的理念后,我们又出现了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局面。因为在以前,中国器官来源主要是是死囚供应,而现在源头已经断了。2000年以后,我国开始推行亲属器官捐献。虽然亲属器官捐献在伦理上较好接受,但在医疗伦理是有欠缺的。因为作为医生,我们要做到尽可能少的伤害。亲属移植会影响捐献者的身体潜能。按照国际上统计,亲属捐献器官也有3‰的死亡率。

  据统计,我们国家每年新增尿毒症的发病率是每百万人口90到120人。几乎每年有130万人会发病,而每年我们国家能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只有2到3万人,器官的缺口是相当大的。如果我们能在身后将器官捐献出来,将是件功德圆满的事情。你看,一个人的心、肝、肺、肾、角膜等重要器官至少可以给8个人,余下的皮肤还有更加广泛的用途。这样一个人的生命将会以特殊方式在更多的人身上得到延续,我觉得器官捐献是一种悠扬的境界之美,是一种带有诗意般的离去。

  “两大原因”阻碍器官捐献进程

  新浪小编:作为肾移植界的医学代表,您认为是什么造成死后器官捐献受阻呢?

  罗志刚:作为医生来讲,我觉得死后器官捐献是一种职业奉献。从伦理学上来讲,是一种人文自觉。那为什么死后器官捐献在中国社会还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我个人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

  一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生死轮回,使人们更加重视了遗体的完整。中国人认为死后只是到另外一个世界,甚至还要转世投胎,传统民俗文化与器官捐献的核心精神相悖。

  二是是民众的误解,包括媒体渲染。民众以为医院在器官移植中牟取了暴利。其实我们在手术过程中,为保证移植的肾脏在体内更好的活着,需要使用许多的高科技产物,比如一种单克隆抗体。我们一次移植手术的标准用量是用两支,而一支的费用就是9500元。而器官灌注保养液的是1美元一毫升。所以说器官移植的技术成本和运营成本是相当高的。民众的误解,恰恰是整个社会对医务工作有所偏见的一种表现。

  衡阳器官捐献处于起步阶段

  新浪小编:您的家属和朋友是怎么看待您的器官捐献决定?您朋友有捐献器官的意愿吗?您对整个器官捐献事业未来发展有什么看法?

  罗志刚:我做的是整个遗体的捐献,任何器官组织都可以利用,即使骨架,也可以放到医学院校做标本。对于我的决定,我的家人当然是支持的,我的母亲都开玩笑说,她愿意把她的骨灰埋在树下,让树长得更高。我从事器官移植20多年,父母耳濡目染,也让他们对此事的看法相当开明。我身边的朋友对器官捐献的看法不一致,但在我“认捐”器官后,有些朋友也要我帮他们报名“认捐”了。从目前衡阳的现状来说,器官捐献还是一个萌动阶段,没有破土而出,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S型曲线的。我们虽处于起步阶段,可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推动,能让这个起步阶段更短一点、更短一点。

  应给予捐献家庭一些抚慰

  新浪小编:在这种环境下,您认为政府应该做什么,我们公民应该做什么?

  罗志刚:我个人认为,政府在通过媒体向民众普及科学的同时,应给予捐献家庭一些抚慰。器官捐献对社会的稳定是有好处的。社会最小的细胞单位是个人,最基本的细胞单位是家庭。而死后器官捐赠能够一定程度上保持家庭的完成,从而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同时,能让更多地人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所以,作为公民个人,则应更理性地认识死后器官捐献的利与弊。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