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念和问候寄去给远方的亲人,诉说曾经、现在、将来……,活动现场,民众将写满祝福的卡片投寄到“天堂邮箱”,并随着放飞的和平鸽将祝福带给天际的亲人。 张云 摄
太原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捐献的遗体多用于医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当日,医学院学生同来纪念缅怀遗体捐献者。 张云 摄
中新网太原4月1日电(范丽芳)“我父亲生前是一名教师,生命最后写下遗嘱,希望将遗体捐献,用于教学科研。”1日,太原市遗体捐献纪念活动现场,巩明与其他遗体捐献者亲属、遗体捐献志愿者等社会数百名民众一起,缅怀纪念遗体捐献者。
2000年6月,78岁的山西大学教授巩象巽老人因病去世。儿女们顶住压力和非议,遵循老人生前遗愿将其遗体捐献,作为山西医科大学的教学标本。此后,山西该项工作推进缓慢,一年仅有几例至十几例捐献志愿者。
“中国人讲究死后"入土为安",山西又处在内陆地区,一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很难改变,居民颇受这一观念的影响。”太原市红十字会副秘书长田兆渠介绍,2013年情况有所改观,共有139人登记成为遗体捐献志愿者,且年龄由老年人居多逐渐向40岁至50岁的人群转变,其中不乏“80后”“90后”。
据统计,截至目前,太原市红十字会遗体捐献志愿者登记430例,实现捐献66例,角膜捐献登记120例,实现捐献46例。2011年4月,太原市遗体捐献者纪念园(碑)建成,捐献者亲属有了寄托哀思的活动场所;并从2012年起将4月1日确定为太原市遗体捐献纪念日。
将思念和问候寄去给远方的亲人,诉说曾经、现在、将来……,活动现场,民众将写满祝福的卡片投寄到“天堂邮箱”,并随着放飞的和平鸽将祝福带给天际的亲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