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昼夜温差加大,一热一凉容易致病
连日来,在省城各大医院肠道门诊部或者盲人按摩院前来按摩拔罐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他们中有不少人是因为长时间使用空调、电扇,使身体受凉而导致发病。
8月15日,在省城双塔西街一盲人按摩体验馆,前来要求按摩拔罐的顾客接连不断,大多数人直呼颈椎疼、或者肩周炎犯了。而在省城山医大一院、省人民医院肠道门诊部,前来诊治腹泻的病人也排起了长队。
据介绍,立秋过后,省城早晚温度已经有所下降,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逐渐降低,人体内容易缺水,因而感到干燥。这就是“阴暑”。
省人民医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燥是秋的主气,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秋燥所致咳嗽时间较长,难以治愈,使人生畏,假若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低下,对炎热的气温不能很好适应,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还是很容易使人发生“中暑”。特别是夜间,如果还一味贪凉,很容易使身体背上“夏债”,贪凉受寒在身体上的潜在危害,到了天气凉爽后就会爆发出来。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阳暑”是在烈日下劳作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这个季节,如果还喜欢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专家表示,对于健康人群来说,如果过于贪凉可能导致局部酸疼、腹泻等问题。而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凉而复发。严重时,除了颈部活动受到限制外,还伴有眩晕、恶心、上肢麻木、视物模糊等。因而,我们要谨防秋季阴暑,清暑祛湿,温中暖脾,多服生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