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书法审美当随时代
发布时间:2013-03-0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

  书法艺术走到今天,该如何继续发展?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之源。何为创新?创新首先是思想创新,因此,书法创新首先要解决书法审美问题,书法审美是我们时代必须正视的问题。今天,时代审美已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这是时代赋予书法创作的机遇和挑战。

  古代书法的审美特征

  中国历史连绵五千年,中国的文化传统代代相传,书法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由于中国每个朝代文化价值取向都有些不同,因而书法的特征也有变化。下面就各个朝代的书法源流及变迁简述如下:

  夏商周时期伴随着中华文明,甲骨文、金文先后出现。与甲骨和金属材料有关,甲骨文大多刚劲平直,笔划多以方折为主;金文开始注重章法,线条粗匀,体现了艺术的质朴审美。

  秦王朝完成国家统一,车同轨,书同文。秦篆集六国书法之大成,其特点是圆转流畅、结体规范、线条匀整,体现秦王朝对政治、文化的要求和审美。

  拙朴雄浑的隶书与向实用发展的草书是汉代书法的特点。篆书一方面转化为隶书,一方面向草书发展。这是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对审美发生变化的结果。

  晋书尚韵,东晋时期,文人崇尚简淡中和。王羲之、王献之等书家出现,他们率意表现性情,书法清秀俊朗,妩媚而又精致,强调神韵和意境。晋代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高峰。

  唐书尚法,伴随着唐朝的兴盛,唐楷与大草也如同时代有法度并开放兼容。颜真卿、柳公权楷书法度完备。颜真卿书法的浑厚大气,体现出唐代的审美心理,影响书坛至今。张旭、怀素等书家大草作品,体现了唐代社会对艺术创新精神的鼓励和宽容。

  宋书尚意,苏轼云:“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黄庭坚、米芾的行草书,无论点画还是结体,其创新意识,都大大推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元书尚态,元代书法基本以赵孟頫为首的复古书风为代表,二王书风符合元代统治者的审美要求,也反映了中国书法发展的必然轨迹。

  明代中期,以祝枝山、文征明为首的书家认为“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晚明时,董其昌、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崛起书坛,共同营造了独特的体式连绵的书风和创作氛围。

  清书尚质,清代碑学兴起。阮元网罗天下北碑,撰写《南北书派论》和《北碑南帖论》,阮元认为,临习二王帖学的书家创作手法受到局限,雷同的结字和用笔过多,碑学结书法提供了新的创作生命,这种理念得到当时书法界的认同。与此同时,包世臣总结归纳出北碑的技法规律和风格特点,撰写《艺舟双楫》。从此,碑学理论确立,为书法大大拓宽了创作空间。

  民国之后,代表书家有沈曾植、郑孝胥、吴昌硕、于右任、李叔同、邓尔雅、沈尹默、郭沫若等先生,我们一般将他们称之现当代书法家。

  当今书法审美的多元化趋势

  我们从前面的表述中可以看到,从秦汉的古朴,到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元书尚态、清书尚质,到今天,以碑入字、以画入书、流行书风等各领潮流,书法艺术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化审美趋势。

  以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东晋书风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书法遗产,历代帝王对他们的推崇,形成了帖学书法的全面普及,成为自晋唐之后到清代碑学兴起之前长达一千多年的主流书风。二王书风的最大特点是“中庸、平和”,“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深受知识界学者和社会的喜爱。在这些学者和社会的推动下,社会对帖学的研究远远超过对碑学的研究。在今天,二王书风依然受到普通群众的重视和喜爱。

  “尊碑抑帖”或“尊帖抑碑”,我认为都没有必要,都应当受到尊重,因为不论是帖,还是碑,都是中国传统书法中的精髓,我们都应将它们发扬光大。

  在当今的书法教育领域,有两种不大一样的教学体系,一是师范类大学的书法专业:一是美术类大学的书法专业。前者强调书法的传承,强调对书法经典的敬畏;后者强调创新,写出自己对书法的理解和自己的个性。前者可能导致对创新动力的减弱;后者可能忽视对传统的重视,导致狂怪个性的张扬。

  但我们也可以看到,由于书法专业教育的普及,许多书法教育家按西方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法帖的精妙之处,逐步拆解,对今天的书法爱好者提供较为清晰、容易掌握的学习方法。为推进书法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书法审美要反映时代特征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之源。书法艺术创新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在继承优秀的文化积淀的同时,开拓书法艺术的新视野。

  何为创新?王羲之是创新,苏黄米蔡也是创新。以碑入字是创新,以画入字也是创新,以反传统为理念的流行书风还是创新。时代在发展,审美当然也在发展。“笔墨当随时代”,明末清初,画家石涛提出这个振聋发聩的口号,他谈的是绘画,主张用新的笔墨形式,从此,中国画走上笔墨革新的时代。吴冠中先生说石涛是中国现代美术的起点,其原因,是说石涛认识到笔墨形式需要革新,内容需要创新,笔墨形式表现内容需要进一步创新。今天,中国书法处在时代的巨大变革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文化背景的变迁,书法艺术创新思潮特征在新时代不断显现。

  书法作品一定要反映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精神,其审美一定也要反映时代精神。它更是书法作者人格魅力自然显现,也是时代的文化环境、文化背景的反映。它体现一个时代的文化时尚和审美情趣。

  现在有些年轻人,在看了书法展之后,急于求成,盲目跟风。谁能得奖,就学谁,完全不顾内心的感受,这是泯灭自然的表现,应当是学习书法的大忌。

  书法审美离不开个人情趣,个人的学识、功力决定了自己的爱好和个性。字如其人,古人说的是个人的情趣、学养导致了写出的字的特点。我们经常说,许多学者虽然写字不多,但一写,就能看出不俗。有人写了一辈子,字却俗不可耐,就是因为学者修养好,懂得什么样的字符合自己的特点和学识。虽然练的少,至少懂得藏拙。

  古人讲,书本诗余,他们将书法视作诗之后的余事,他们更关注诗。诗书画印,诗的排序在书法之前,这是古人对诗和书位置的评价。换个思路,这个诗的意思已经超出我们通常所说的“诗歌”的意思,是思想。诗歌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书法是书写思想内容的工具。因此,我们强调书法家应当更多地关注学问和修养。在完成书法技巧的同时,更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提高文化修养是我们当今书法家们需要急需解决的问题。

  不论是传统经典型、现代审美型,还是前卫探索型,我认为,都可以鼓励。传统经典型有着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它的存在可以使更多的群众喜爱书法,参与到学习和创新中来。现代审美鼓励创新,他们创作的活跃和多样性是明天书法发展的基石。前卫探索型更值得我们尊重,也许在今天,他们并不被更多的人所承认,但他们的积极探索,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今天,审美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这是时代的进步,是艺术创新,包括书法创作的福音。我们要倡导承继传统,鼓励书法创新,尊重艺术探索,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书法发扬光大!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