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4)》、《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测评报告(2014)》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蓝皮书提出,我国文化产值比(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占GDP总量的比重)和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率(文化消费总量与GDP总量的比例)并不是一种正常、健康的文化供需协调增长关系。
文化产业应拓展“内生动力”
《中国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测评报告(2014)》分析指出,从2004年版《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家统计标准开始,到2012年版《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家统计标准,中国文化产值比由2.15%提高为3.48%,同期全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率由2.76%降低为2.20%。这两项比值历年增长曲线构成明显的“剪刀差”,其相关系数为负值0.6513,即在65.13%的程度上形成反比互动关系。这并不是一种正常、健康的文化供需协调增长关系。长此持续下去,要么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难以支撑文化产业稳步增长,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么文化产业生产与文化消费需求无关,沦为一种丧失自身应有目的的无效生产。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只是手段,提升并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才是最终目的,源于“GDP崇拜”的“文化GDP追逐”应休止。
该报告指出,文化建设“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需要落实在扩大城乡文化消费需求与共享之上。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城乡文化消费需求提升应当形成供需之间协调增长的良好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文化产业发展不能仅用“文化GDP”来衡量。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必须从扩大文化消费、增强“内生动力”中拓展。
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4)》数据分析表明,1991年至2012年,全国人均产值年均增长15.41%,人均总消费年均增长13.25%,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13.60%。人均文化消费年均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同期人均产值年均增幅1.81个百分点,低于人均收入年均增幅1.09个百分点,略微高于人均总消费年均增幅0.35个百分点,极显著低于人均积蓄年均增幅7.60个百分点。21年以来贯通考察,全国城乡文化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经济发展,大体滞后于城乡一般民生增进,尤其是受到城乡积蓄增长的严重挤压。其间,“十一五”时期的“增长协调性”状况明显不及“十五”时期,也明显不及“九五”时期,“十二五”以来稍有好转。(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