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起,“片石叠山记——周矩敏水墨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别具风味的苏腔苏韵,让京城观众大饱眼福。画展全面展现了苏州国画院院长、新吴门画派领军人物之一周矩敏从艺40年来的意趣追求,共展出民国园林、当代人物、印度印象和西藏风情等四个系列近60幅作品。
走进展厅,“民国园林”系列让观众立刻随着画中布衣先生、旗袍仕女置身吴侬软语之中,跟随他们一起游逛园林、泛舟湖上、下棋品茗、闲谈论道。画面内外洋溢着轻松散淡的意趣,“画中的布衣虽不求仕途的畅达,却不失士人的度量。这种淡然生活、泰然处世的精神追求,仍具有现实意义。”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评价道。
怀旧情趣透出浓郁的书卷气,这与周矩敏的艺术追求不无联系,从艺40年来,他始终注重艺术性与学术性,认为如果艺术品“唯权为是,唯利是图,那么艺术市场就成了名利场。”
周矩敏的民国人物开拓了独特的绘画语言,被业内称为“周氏样式”,但他不满足于此, 在“新写意”人物画道路上不断探索。这次的“当代人物”系列,无论是脉脉温情的《老伴》,还是捕捉生活某一个瞬间的《放眼世界皆胭脂》,抑或是幽默嘲讽一群“砖家”品鉴书画的《指点江山图》,观众在画前都不免惊叹:“这个场景我在哪里见过!”在这些作品中,周矩敏忠实而敏锐地记录着这个时代,作品中不无画家对社会的观察和思考。周矩敏说,如果一个画家不与时代同行,不去观察生活,审视生活,思考生活,那他至多只是个画匠,配不上称为艺术家。
众多作品中,6米长、3米多高的《奉安大典》格外引人注目,这幅以真实历史事件为题材的作品,一举打破了“江南画家不能画重大题材”的偏见。创作中,画家采取了依据史实主次,用多画面并置的方式,组合历史事件的多个侧面,将画面元素精心剪裁重组,将“迎柩”、“致哀”、“民众送葬”、“安葬”至陵寝四个情节一一呈现。
“印度印象”和“西藏风情”系列作品更具实验性,大胆的用色与线条极具强烈个性,笔墨色彩的交错变化形成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情绪节律,展现出了全新的视觉语言。刘大为认为,周矩敏以布衣系列著名,但他没有将“一招鲜”贯之终身,而是广泛尝试各种题材和风格。“观矩敏的画,有事也有情,慢慢读画,常常能咀嚼出富含哲理的甘味来。这种追求,或者给当代文人画寄情载道提供了一种有益借鉴。”
本报记者 龚 倩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