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书法之美
发布时间:2012-03-28   来源:  作者:  编辑:

书法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由汉字的造型之美,汉字所记录的圣贤诗文思想之美,书法家运用书写工具的特殊(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书写时用笔的变化(提按内擫外拓,中锋、侧锋),结体的变化(秦篆、汉隶、唐楷、行书、草书),布局的变化(中堂、横幅、斗方、对联、册页)等技巧形成的鬼神莫测的线条图腾之美,书法家的学养、胸襟、境界之美等诸美因素相互作用,使书法艺术作品异彩纷呈,散发出撼人的艺术魅力。纵观书法发展史,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时期,一是统一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同时,统一了文字――“秦篆”,中国书法有了统一规范的文字素材。二是演变时期;汉代篆书完成了向隶书、楷书的演变,隶书经过快写形成了章草,楷书快写形成了行书,小草。三是成熟时期;到魏晋南北朝,各种书体均趋于成熟,出现了以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为代表的开风气之先的书法圣人。四是鼎盛时期;唐代社会稳定、政治开明,书法进入了鼎盛的发展时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这样的楷书大家和张旭、怀素为代表的狂草书法家,他们创写的书法,成为后世效法的经典,领千年风骚而不衰。五是继承发展时期;宋、元、明、清、民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代有才人、代有佳作,使书法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标志性艺术产品。六是新的发展时期;现代中国,随着经济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书法的实用功能交给了电脑,书法成了一门独立的纯艺术门类,迎来了新的发展天地。

标准汉字是书法艺术造型的依据和基础,以规范标准的汉字为造型依据的称为“正书”,不同时代正书形式有所不同,如秦篆(包括金文、甲骨文)、汉隶、唐楷,(如:李斯《泰山铭碑》、汉魏《石门颂》、《爨龙颜碑》、唐欧阳询《九成宫碑》、颜真卿《多宝塔碑》,)表现沉郁、雄强、正大、醇厚的审美意象。由于实用的需要,正书快写,就出现了行书(解散笔法,笔划变形,点画相连,含章草),书写者的个性因素彰显(如: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苏轼《寒食帖》,章草皇象《急就章》),形成了飘逸、浪漫的审美意象。书写的速度再加快,书法家的情绪激昂、亢奋,艺术修养的提升,就出现了草书(大草、狂草),特点是字与字之间相连,使转、摆荡、连绵、穿插,展示了一种纵横捭阖,无我无人的空灵境界。古人曰“书为心画”,我认为草书,特别是狂草,是最具艺术魅力、审美价值,最能展示作者艺术天才的书法形式。狂草是盛世的图腾,是书法家欢喜之心洋溢的心电图。集诗歌的韵律美,音乐的旋律美,图画的意境美于一体,人们在欣赏草书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将生成异彩纷呈的审美意象,获得优美的精神享受。

书法之美,美在意象。中国书法艺术风格,受儒、道、释三大主流文化的影响,发育成了若干在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审美意象群,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态(大风格),从而结晶成独特的审美范畴。例如,“沉郁”概括了以儒家文化为底蕴、以正书形式为主的(包括秦篆、汉隶、唐楷)审美意象大风格。“飘逸”概括了以道家文化为底蕴、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代表、以行书形式为主的审美意象大风格。“空灵”则概括了以禅学文化为底蕴、以怀素《自叙帖》为代表,以草书形式为主的审美意象大风格。下面逐一分析。

沉郁的美。“沉郁”的文化内涵是中庸、雄强、正大气象。即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情怀和“仁者爱人”的态度,表达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验和对人生疾苦的深厚同情,有如杜甫的诗。沉郁的审美意象,有两个特点:一是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情感体验,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由对人和天地万物的关爱所引起的。这种情感体验能够升华成为雄强大气、温厚平和的醇美意象。所以沉郁之美,又是一种“醇厚之美”“雄强之美”“古朴之美”;二是历史的苍茫感,表现作者对人生丰富经历的深刻体验,不仅对当下时势的深刻感受,还包含对整个人世沧桑的哲理性感受。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