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韩愈
发布时间:2012-09-03   来源:  作者:  编辑:

  祭祀五岳的礼仪,如同祭典三公,

  泰华衡恒分镇四野,而嵩岳居中。

  衡山地处荒远的火乡,妖怪特多,

  天授予南岳的权力,在那里称雄。

  喷泄的云雾,缭绕遮蔽了半山腰,

  虽然有横空极顶,谁能登上顶峰。

  我来这里朝拜,正逢上秋雨季节,

  阴暗的晦气笼罩,没有半点清风。

  心底里默默地祈祷,仿佛有应验,

  难道不是岳神正直,能感应灵通?

  片刻云雾扫去,众山峰开始显出,

  抬头仰望,山峰突兀地支撑苍穹。

  紫盖峰连延不断,紧接着天柱峰,

  石廪峰逶迤上延,绵连着祝融峰。

  严森险峻惊心动魄,我下马膜拜,

  沿着松柏间一条小径,直奔灵宫。

  白墙映衬红柱,闪耀着夺目光彩,

  壁柱上图画模样鬼怪,或青或红。

  登阶躬背上堂,奉献肉干和酒食,

  想借这菲薄祭品,表示我的虔衷。

  管庙的老人,似乎知道神的旨意,

  凝视窥察我祭祀之意,为我鞠躬。

  手里持着杯蛟,教导我如何投掷,

  说此卜是最吉征兆,他人难相同。

  我被驱到这南蛮荒僻,侥幸不死,

  衣食刚足温饱,我甘愿至死而终。

  侯王将相升官欲望,我早已断念,

  纵使神明要赐福于我,也难成功。

  此夜投宿在佛寺,我登上了高阁,

  天上星月被云雾遮蔽,夜色朦胧。

  猿猴啼寺钟响,我不知天何时亮,

  东方升起一轮寒日,明亮又红彤。

  作为文学体裁之一的诗歌,是客观的现实生活在诗人头脑中反映的产物。由于客观现实和诗人境遇的不同,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有变化。《衡岳》和《山石》虽是出自同一手笔,且是同类题材的作品,但两者风格明显有别。《山石》写得清丽飘逸,而此诗则写得凝炼典重。

  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关中大旱,饿殍遍地。韩愈上书皇帝,请宽民徭,触犯唐德宗及权贵,被贬为阳山令。公元805年(贞元二十一年)顺宗即位(八月改年号为永贞),遇大赦,离阳山,到郴州等候命令。同年,宪宗登基,又议大赦,韩愈由郴州赴江陵府任法曹参军,途中游衡山时写下这首诗。

  诗人通过仰望衡岳诸峰、谒祭衡岳庙神、占卜仕途吉凶和投宿庙寺高阁等情况的叙写,抒发个人的深沉感慨,一方面为自己投身蛮荒之地终于活着北归而庆幸,一方面对仕途坎坷表示愤懑不平,实际上也是对最高统治者的一种抗议。

  开篇六句写望岳。起笔超拔,用语不凡,突出南岳在当时众山中的崇高地位,引出远道来访的原因。“我来”以下八句写登山。来到山里,秋雨连绵,阴晦迷蒙;等到上山时,突然云开雨霁,群峰毕现。整段以秋空阴晴多变为背景,衬托出远近诸峰突兀环立,雄奇壮观,景象阔大,气势雄伟。“潜心默祷若有应”句,借衡岳有灵,引起下段祭神问天的心愿。“森然”以下十四句写谒庙,乃全诗的核心。韩愈游南岳,虽不离赏玩名山景色,但更主要的还是想通过祭神问天,申诉无人理解、无处倾吐的悒郁情怀。在叙写所见、所感时,肃穆之中含诙谐之语,涉笔成趣。最后四句写夜宿佛寺。身遭贬谪,却一觉酣睡到天明,以旷达写郁闷,笔力遒劲。末句“寒日”,呼应“秋雨”、“阴气”。全篇章法井然。

  这首诗的思想价值虽不高,艺术表现上却有特色。全篇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境界开阔,色彩浓重,语言古朴苍劲,叙述自由灵活。篇幅不短,而能一韵到底,一气呵成。双句末尾多用三平调,少数收尾用“平仄平”,音节铿锵有力,重而不浮,颇具声势。

  作者韩愈:(768—824)唐代思想家和文学家,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贞元进士。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政见不和,但并未影响他们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在诗歌方面,他更是别开生面,创建了“韩孟诗派”。他善于用强健而有力的笔触,驱使纵横磅礴的气势,夹杂着恢奇诡谲的情趣,给诗思渲染上一层浓郁瑰丽的色彩,造成奔雷挚电的壮观。韩诗在艺术上有“以文为诗”的特点,对后世亦有不小的影响。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上一页1  2  3 [下一页]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