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梨园小冬皇”王珮瑜进行全国巡演
她在艺术上执著于继承传统,潜心学习骨子老戏,唱念做表皆深具古风,她扮相俊秀儒雅、演唱古朴隽永而深得谭元寿、梅葆玖等前辈京剧名家赏识,她便是被业界誉为“当代孟小冬”的王珮瑜。
王珮瑜,上海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新中国成立后专业戏校培养的第一位京剧女老生,余(叔岩)派第四代传人。王珮瑜在艺术上执著于继承传统,潜心学习骨子老戏,唱念做表皆深具古风,少年出道时,就因扮相俊秀儒雅、演唱古朴隽永而深得谭元寿、梅葆玖等前辈京剧名家赏识,被业界誉为“当代孟小冬”,又因性格真诚率性、特立独行,而被观众称为京剧舞台上的新锐实力派明星“瑜老板”。曾获得全国优秀青年京剧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戏剧“白玉兰”主角奖等,2011年凭借其亲自制作的“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中的程婴一角,获得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王珮瑜后台风采 严天妤摄
“很少有一种表演艺术家,能让我在赏心悦目的同时,还可以满怀希望地憧憬她更美好的前景。她是所有女演员里,我唯一希望能尽快变老的一位。”这是专栏作家沈宏非评价王珮瑜的话。观看过王珮瑜现场演出的观众,或许都会有与沈宏非同样的感受。
有“当代梨园小冬皇”之称的著名京剧演员、余派坤生(女老生)王珮瑜4月5日、6日登陆国家大剧院,获邀参加“2012国家大剧院戏曲精品展演”,带来一场“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和一场小型沙龙式清音会。这两场演出立足传统而又尝试突破传统,王珮瑜“清新古典”的个人艺术符号也展现得异常鲜明。这两天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也是继首站上海后,王珮瑜今年全国巡演的第二站。据悉,从3月15日到4月25日,王珮瑜会在上海、北京、武汉、成都、深圳和苏州6个城市,举行名为“戏里戏外瑜音绕梁”的2012全国巡回演出,行程历时40天。而在当代京剧界,如此大规模的个人专场巡演尚属首次。
在传统厅堂上点缀个人色彩
《赵氏孤儿》这出观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戏,王珮瑜会带来怎样的解读?这次“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是王珮瑜首次尝试担任制作人,打造的一版“马余兼美、修旧如旧”的复古大戏。该戏2011年初在上海大剧院首演,曾创下上海大剧院当年度京剧演出的最佳票房成绩。“墨本丹青版”指依照“墨壳老本”,即马连良先生1960年剧本整理改编,融入余(叔岩)派《搜孤救孤》的经典唱段,并将原先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剧本缩减至两小时左右,更符合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同时舞美制作走“简约路线”,以山水国画天幕衬托最传统的一桌二椅,并以检场人连贯全场的场景替换,打造出民国舞台剧的审美效果。作为国内目前唯一能熟练演绎马、余两个版本的老生演员,王珮瑜在这一版本中融合了余派唱腔与马派表演,并因此在去年获得了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这次在国家大剧院进行的演出,不仅舞美另有全新制作,同时在展现余、裘等流派经典唱腔的同时,将庄姬公主的原张派唱腔做了贴合程派的改编处理,由程派新秀赵欢出演,演唱低回婉转,抑扬顿挫,也颇具看点。王珮瑜表示,京剧从《搜孤救孤》到《赵氏孤儿》,近百年的岁月淘洗早已成就经典。“我所要做的只是在传统厅堂上点缀一抹属于王珮瑜个人的色彩。”她说,这次“修旧如旧”的改编,希望唤回老戏迷记忆中的经典,也让刚接触京剧不久的年轻人通过王珮瑜看到一个更丰富多彩的京剧世界。
王珮瑜后台风采 严天妤摄
吉他京剧让年轻人一见钟情
吉他与京剧的合作,是王珮瑜和好友、著名音乐人梁剑峰(许巍、杨坤等歌手的音乐制作人)首创的一种全新音乐形式,尝试将京剧声腔还原为纯粹的音乐表达。2010年他们曾在小剧场进行实验性演出,甫一亮相就受到包括京剧资深戏迷和年轻观众在内的一致好评,此后还曾受邀做过几次小型现场演出,在网络上风靡一时,很多年轻人甚至由此对京剧“一见钟情”。
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行的清音会的演出中,王珮瑜是以演唱和解说并行的方式,且唱且谈,演唱余派经典曲目及其他各流派中的个人代表作,并穿插介绍京剧老生行当、余派十八张半、孟小冬和坤生艺术等多方面的京剧常识和梨园掌故。清音会除了传统乐队伴奏的部分外,与吉他的再次合作是最大亮点。王珮瑜说,京剧的板式与声腔非常丰富多元,吉他弹拨,特别适合烘托其中的节奏律动和即兴情感,“有些年轻人说听不懂京剧,其实抛开剧情,抛开唱词,就把它当做许许多多音乐形式中的一种,试着用开放的心态去聆听、去感受,就能体会到它的声腔魅力。”
“在满是大制作的戏曲烧钱时代,有这样用心的一台戏,难得。”著名戏剧制作人袁鸿如此评价道。著名学者、《百家讲坛》主讲人翁思再则感叹道,“在产业化要求下,表演形式围绕角儿也是可取的策略,有尊重观众之心,无哗众取宠之意,与那些胡乱拔高、光怪陆离,却淹没表演艺术的‘新编’不可同日而语。”不可否认,“偶像派京剧演员”王珮瑜的全国巡演的确给戏剧界带来令人振奋的话题和具有深意的思考。
王珮瑜在“墨本丹青版”《赵氏孤儿》中饰演程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