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凡高《耕地的农妇》幕后故事:花钱请农民当模特
发布时间:2012-05-03   来源:  作者:  编辑:

感受凡高艺术展今日开幕,揭秘《耕地的农妇》幕后故事——

  作为江苏省和荷兰北布拉邦省的友好交流活动之一,感受凡高艺术展今日将在南京市博物馆多功能厅正式开幕,来自荷兰北布拉邦省博物馆的30余件文物展品,将带领南京市民走近这位享誉世界的后印象派大师。

  昨天下午,在布展刚刚结束的市博展厅内,记者近距离看到了此次展览的重量级作品——凡高创作于1885年的油画《耕地的农妇》。令人意外的是,这幅油画并非实景写生作品,而是凡高根据自己的素描稿创作而成,画中弯腰耕作的农妇则是他花钱请来的模特

  油画尺幅偏小乃有意为之

  《耕地的农妇》是北布拉邦省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幅凡高原作,也是此次展览最受瞩目的艺术品。昨天下午,记者在布展现场发现,这幅珍宝级油画被单独陈列在多功能厅西北角一个大展柜中。展柜内的温度将保持在20℃左右,湿度为50—55%,内部则采用冷光灯照明,光照度固定在150勒克斯。

  看惯国内山水大画的观众或许会有点失望,因为这幅油画的尺寸很小,纵37厘米,横25厘米(加框尺幅为50厘米×38厘米),大小相当于一张A4纸,独自陈列在7米长的展柜中多少显得有些形单影只。据荷兰北布拉邦省博物馆馆长查尔斯··毛易思介绍,《耕地的农妇》是凡高在荷兰纽南生活期间的早期作品,这一时期,凡高受到法国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米勒的影响,热衷于描绘农民生活,具有极强的乡土气息。

  这幅油画之所以偏小,是因为凡高有意识地选择了小尺寸。据了解,凡高控制画作尺寸是为了让画面尽可能地集中,为此,他把人物的大小限定在一闸以内——即大拇指和小拇指顶端之间的最大距离。凡高把农妇的身体画得深度下弯,以表现翻土的动感。

  画中农妇是花钱雇来的模特

  纽南时期的凡高痴迷于现实主义画风,画作题材以写实为主。不过,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这幅油画并非凡高的实景写生作品,而是在画室内依照素描创作而成。

  据查尔斯介绍,凡高创作《耕地的农妇》的确切时间是1885年夏天,画中的农妇正在田地里收土豆。18856月底,凡高在给弟弟提奥的信中写道,他计划在几个月后收割小麦和翻收土豆的季节创作一批油画,描绘纽南农耕者的劳作场景,为此,他准备画100多张素描,把当地农民的形象有说服力地表现出来。以收土豆的场景为例,他曾反复描绘农民在田间拔土豆的姿势,力求让画面更加真实生动。由于人们不肯配合,凡高只好以付钱的方式,把农民到自己的画室里当模特,按照其要求摆出各种耕作姿势,供他完成素描。因此,这张油画很可能是他在画室内根据素描创作而成,而非在室外自然环境中所画。

  参展老物件都是画中道具

  椅子、水壶、锄头、镰刀……除了这幅传世油画,展厅内还摆放着30余件与凡高同龄的老物件。这些乍看不太起眼的生活用品其实大有来头,它们都曾作为道具出现在凡高纽南时期的画作上。这一次,主办方特意将老物件与其相对应的画作复制品同台展出,让观众发现艺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吃土豆的人》中出现的铜质茶壶,在《削土豆皮的农妇》中登场的土豆筐,《割麦子》里农夫手持的镰刀……一件件充满荷兰乡土气息的老物件,都能在凡高的画作中找到投影。如果说劳作者们是凡高纽南时期作品中的主角,那这些老物件就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凡高正是藉由这些道具,将底层劳动者的生活表现得真实而震撼。

  织机上悬挂着一盏吊灯,一个织工正弯着腰理线,机子上织着一块红色布料,织工的黑色身影和红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过目难忘。这幅《织布者》是凡高1884年织工系列作品的名作之一,《凡高传》中也以此画为背景讲述了他与玛高特的一段感情。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内陈列的一架褐色木制织机,正是这幅画作的实物原型,两者的造型、结构几乎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画中织机卷轴上的红线如今换成了白线。(南京日报)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