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如果一个诗人将诗歌当成一种生存的理由和生活方式,那么,诗人的写作和生活将出现某种程度的混淆,由此引发出一种绝望中的热爱。它促使诗人在对现代文明和精神现实做诗意把握的同时,用完全浸透着深情与炽爱的笔触,拓展词语内部玄奥的生命真实。在一种无可名状的话语形式中,大地上成千上万的细小的惊叹声响成一片,就像无意识的隐秘的最初呼唤激活了人类所有艺术的细胞,全部语言的碎片携带同样多的光明和黑暗铺天盖地向诗人汹涌而至。这种对艺术近乎盲目的献予,造成的是一种直抵灵魂致命的疼痛。属于一个诗人独特品质的诗歌便在这样深刻的矛盾中生成了。
在唐兴玲笔下,这种矛盾主要体现为诗人高度的词语敏感、令人诧异的想象跳跃和僵死的现实生活之间始终难以持平的无奈和荒凉感――“每颗心里面都有个空洞”,这空洞就像一个无形的充满巨大引力的黑洞,诱惑我们的心灵始终朝着那块最纯粹的净土朝圣。它是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无时无刻不紧张、压抑、敏感又倍感空虚的灵魂。如果一个诗人将近乎宗教般的精神当作了其存在的凭依,那么以此生发的诗歌对他来说无论是其“实现”信念与理想的圣殿,还是炼狱,诗人都将长久地处于一种生命的焦灼和梦境中,并在其中实现生命价值。对于唐兴玲这样的诗人来说,这空洞可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宿命,它迫使诗人为诗歌献身,而献身正是一切艺术的秘密。唐兴玲让我们在她的诗歌里看到了空洞这个残酷的事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我们对生活和世界无法把握的惶恐。恰恰因其深不可测的未知性,成为诗人有着莫名其妙的神秘力量的来源。使得他们的情感冲动总是处在超常的坐标曲线图上,也便是他们超常性艺术派生的根源所在。从这一角度上来看,这空洞也是陷阱,是在我们血液和呼吸里秘密生活的小精灵,充满危险的诱惑却无法填补。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在这里既流露出对现代人在富足的物质生活中精神空虚、困惑和无所归依的惋惜与谓叹,同时也暗示出这种困惑与冲突必将在艺术力量的强大攻势下走向更深层次的精神背叛的人格趋向。在这里,艺术的象征力量全然渗透进象征主体之后,给我们留下无穷生命体验的悲剧意味:
一轮模糊的明月
向我们猛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