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闲言杂语也说衡阳雁文化
发布时间:2013-06-18   来源:华声在线衡阳频道  作者:边城愚夫  编辑:

  真正的、完美的雁文化是什么

  ——与盛明明先生商榷

  边城愚夫

  [在雁文化中,衡阳雁有以下特质:外形美好,品行高洁,性情温和,有如谦谦君子。但雁南飞北归,年复一年,有韧性、执着、忠诚,且撞崖殉情之举,又透着几分刚烈、血性。一夫一妻,殉情,故爱人、忠贞;不惧万里奔故乡,故顾家、忠诚;春来又“北归”,故为国、忠烈。衡阳有如雁文化特质之人,李芾、王船山、彭玉麟、夏明翰等。衡阳有以下特征:是雁的故乡,山美水美人美,住好吃好活得好;也是人的向往之地:漂泊者的故乡、失意者的慰藉之地、奋发者的发迹之地,是乐土、热土、福地、宝地。衡阳雁文化由此而生,有以下元素:执着与忠诚,温和与壮烈,顾家与为国,且与湖湘文化中湖湘人“心忧天下”之思想、“百折不挠”之个性如出一脉。地方打造雁文化,一是传继雁文化精神价值,其核心价值形态,执着、忠诚、温厚、刚烈,爱人顾家为国利天下,教化人爱雁,如雁,爱雁城,塑雁城。二是将打造雁文化融合于政治、经济建设中,宣传培育雁文化,围绕雁文化打造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以雁文化理念推动政治、经济发展,培养领头雁。]

  一日,偶读盛明明先生之《雁城说雁》,我与盛先生未曾谋面,但常徜徉在湘水明珠文化长廊,深感盛总乃一儒商也。读罢此文,更感盛先生乃弘扬衡阳今日雁文化之奠基者,但总还有意之未尽者,如鲠在喉,后与好友闲聊之,今日一吐,与盛先生商榷,亦与雁城人共商。

  盛先生关于雁文化之高见

  盛先生在《雁城说雁》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洋洋万言,其中不乏真知灼见,说来使人心潮澎湃,我且稍摘之,但难免以偏概全,挂一漏万,还请海涵赐教。

  一说雁是爱情圣物,是绵延乡愁,是艺术主角。大雁是爱情鸟,是爱情信物,“鸿雁传书”,李白诗曰“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李清照之《一剪梅》“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声声慢》中“雁过也,正伤心。”康熙帝失去心爱皇后后,作诗悼念“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 ”。此外还有黄庭坚、元好问在雁城留下的爱情佳话,更有汾河旁雁丘时时作证“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借雁抒情,抒爱之深,思之切,离之苦,失之痛。大雁亦是乡愁,每年秋天,大雁从遥远的北方出发,不远万里,飞到南方,飞到故乡衡阳,故乡情怀深重。 “雁南归”,“可怜一纸平安信,不及衡阳雁字多”,还有秦观对衡阳的思念“欲断肠”, 李纲对衡阳的向往思念“何当身逐雁同到”。庾信“客游经岁月,羁作故情多。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雁在各种艺术殿堂中也是主角,绘画《平沙落雁图》以衡阳归雁满沙头为题材,音乐《汉宫秋》以孤雁阵阵哀鸣衬托痛苦情深。昆曲《琵琶记》以“湘浦鱼沉,衡阳雁断”写尽人生悲欢离合,《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秋鸿》等都是与雁有关。

  二说衡阳是雁的故乡。衡阳是个美好的地方,气候环境适宜,冬季温暖、少瘴气,湖泊众多,资源丰富,适宜雁之生存。古诗词关于“衡阳雁”的传唱,都佐证衡阳是雁的故乡。“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更有衡阳的雁城路、雁峰寺、雁栖湖在诉说历史,佐证“衡阳是雁的故乡”。

  三说衡阳雁文化源远流长。“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托起了湖湘文化,甚至与炎黄文化有关。大雁驻留衡阳,衡阳是雁的故乡,古代圣人对衡阳多咏唱,庚信第一个叫出“衡阳雁”,“近学衡阳雁,秋分俱渡河。”杜甫的“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王安石的“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等,通过诗人的吟唱,“衡阳雁”彰显了无穷的魅力,衡阳诞生了雁文化。大雁文化初步形成于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于隋代。

  不管怎么说,盛明明先生第一个打出衡阳雁文化这面旗帜,第一个全方位诠释雁文化,可谓当今衡阳雁文化的奠基者,功莫大焉。

  本人关于雁文化之陋见

  文化不是孤立的,它与地理、人文环境、经济、人物都是相关联的。并且,小文化又融合在大文化中。文化是一种继承,它不会断裂,与过去与现在与将来都是相关联的,虽然会有变异,但不会割裂、断裂。民族的文化、地域的文化又必然有其本质的区别于其它的特征,在共性中更显个性。文化影响人,人也诠释传播着文化。先进文化的代表必然是先进的人物。

  在过去,文化传递至今更多的是文字(当然还有社会民俗、社会心理等),因此文人承载的并有选择性地加纳民众的情感价值又主宰了文化的价值取向,先进人物的思想情感价值在优秀的文化传统中得以延续,研究代表传统优秀文化的文学作品时,又必须把握文学作品创作规律,特别是过去诗词“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来认知文化中的表象、意象。

  雁仅仅只是爱情信物和乡愁吗?衡阳仅仅只是雁的故乡吗?在文学作品中还有何象征意义?雁文化的真正内涵是什么,与湖湘文化有何必然联系,与炎黄文化又有何联系?

  本人在拜读《大雁说雁》中,在对雁文化的断断续续的思考中,努力在寻求几个答案:

  一、雁文化中的“雁是什么”。从形态上讲,雁形状像鹅,颈和翼较长,羽毛淡紫褐色,善飞行和游泳。从生态习性讲,属鸟类,不嗜肉食。十一、十二月南飞,六、七月到北方去。且成群结队,不怕千山万水。雁是一夫一妻制,与大部分禽类都不相同。可见,其一,雁形象美好、高贵,它不似乌鸦丑陋。雁性情温和,有如谦谦君子,品性高洁,不喜侵略、掠夺,不似鹰之野蛮、掠夺。故有宋玉以雁自喻,也故有王安石、李纲、庾信等人以雁自喻或与雁为伍。连文天祥都喊出:“君为湘水燕,我作衡阳雁。”其二,雁性格执着、刚烈。每年九月,大雁不怕千山万水,飞回故乡。第二年三月又“北归”,年复一年,不怕辛苦,不改始衷。有几分倔强、韧性、执着。更值一提的是,雁与情侣一旦分离,便撞山壁而殉情,雁之何等忠诚、壮烈!则岂止“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相比,则岂止一般的金丝雀可相比。此时,柔弱的雁多了几分烈性、血性、刚性。其三,雁为回家飞翔千里之遥,跋山涉水,其不同于一般在屋檐下盘旋觅食的麻雀,它飞翔高空,饱经沧桑,志存高远。它的经历比一般鸟更丰富,眼界比一般鸟更开阔,胸怀比一般鸟更宽广。故为雁之吟唱者既有浅吟低唱之郎,更多悲歌豪放之士。其四,大雁为何飞回故乡,因为它爱它的爱人、它的家人、它的家乡。千里之遥,为爱人、为家人、为家乡,爱之切切。但很多人忽视的是,北雁南归,历尽千辛万苦,回到温暖的故乡,回到爱人、亲人身边,“歇翅停回”片刻,第二年又“北归”呢。北方气寒多变,环境恶劣。凶多吉少,但因“北国风光无限”,更多是北国乃“国之中原,天下风云中心”,雁不长留“温柔乡、温暖家”,为国“北归”。这正象多少文人骚客仁人志士在被谪南向之后,又有“北归”之心情何等相似呀。辛弃疾、范仲淹、秦观正是如雁一样之心情之胸襟。这种“为爱人为家乡更为国”的思想境界又高了几分!他们的思想又逐步影响到衡阳人,多了几分忧思!(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碰撞融合,又吸收炎皇文化的民生思想,汇流形成了湖湘文化的“忧国忧天下”思想。)

  性之温和,血之刚烈。生之绚美、恬和,被人爱戴,死之灿烂、壮烈,受人景仰。对爱人忠贞,对家乡忠实,对国家忠烈,对信念忠诚。雁如此,老鹰、乌鸦、麻雀可如此吗?做人如雁,则可立于天地之间。做人如雁,有什么不好吗?雁城就有这样如雁之人,宋代周敦颐少时在衡阳长大,树立“出淤泥而不染,以莲为范”的君子品格,正如雁之高洁之品性。南宋衡阳人李芾临危守长沙城,元军攻打,李死战三月后,城陷,芾宁死不降,举家殉国。受此感染,长沙百姓也“多举家自尽,城无虚井,缢林者累累相比。”王船山,一介书生,似弱不禁风,有如谦和之雁,国亡之后“头不顶清朝的天,脚不踏清朝的地”,终身不仕,贫困潦倒,埋头著述,“六经责我开生面”,其铁骨铮铮,有如雁之执着殉情。一代中兴之臣彭玉麟,一生画梅,为梅所钟,有如雁之执着为情而伤。文弱书生夏明翰,为追求真理,慷慨赴难,“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其精神惊天地,泣鬼神!再看今日之琼瑶,一生为爱情呐喊;洛夫,一生为故乡奔走;唐浩明,一生为家国梦而抒写;谭千秋,为铸造大写的人字而血洒川都。这些衡阳人就是受到雁的影响。例如,王船山先生居住在雁峰山边,深受雁的熏陶,曾写下一组《雁字诗》,以雁言志。

  二、雁文化中的“衡阳是什么” 。衡阳雁中,衡阳与雁密不可分,古代文人骚客仁人志士为何钟情于衡阳?当然在文学作品中,衡阳不光是个实实在在的好地方,也是文人中意念中的一个好地方,是一种意象。对雁来说:衡阳天气好,湖泊多,食物资源丰富,人文环境好,不杀雁,在这可住得好,吃得好,活得放心。对文人骚客仁人志士来说:衡阳不光住得好,吃得好,玩得好,活得好,还可以找到爱人、家人、友人,你说不好吗?秦观、李纲失意后,想到的是“衡阳”。黄庭坚失意后,在衡阳找到了“爱人”。元好问失去爱人后,在衡阳找到了“她的影子”。王船山在外斗争失败后,回到了家乡,闭门写书,是家乡在那个乱世之秋给他这个饱经沧桑伤痕累累之士以存身之地,才写出千秋文章。曾国藩、彭玉麟在衡阳江东苦炼水师,打造湘军之魂,衡阳是曾、彭的起跑线、发迹之地。

  衡阳山美水美人美,大雁向往,衡阳人向往,外地人也向往。衡阳是漂泊者的故乡,是失意者的慰藉之地,是奋发者的发迹之地。衡阳是乐土,是热土,是福地,是宝地。你说衡阳是好地方不?

  三、我们需要继承的雁文化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文化作为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毛泽东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余秋雨说过,“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表现人的精神活动,它能影响人,反过来也靠人来诠释文化,传播文化,并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得以延续的价值形态和生活方式。一种地域文化,既离不开人的因素,也离不开物的因素(地理环境),并且具有自己固有的特质。

  雁文化是一种衡阳区域内的地域文化,并非是雁本身产生的文化,而是与人联系起来与人产生的文化,根据人对雁的认知和人文情感要求,从而产生并得到认可和延续的文化。诠释衡阳的雁文化,离不开雁、雁城及雁城人,以及分析三者融合产生并流传下来影响甚远的价值形态。雁文化的要素有以下几个特质:1、执着与忠诚。雁的特点是执着,不远千里,年复一年。衡阳人的个性就是倔、犟,这是衡阳作为多山之城而孕育出山民的性格。因倔犟而执着而忠诚。忠诚,对爱人、对家人、对国家忠诚,不易其气节。王船山、李芾就是典型代表。2、温和与壮烈。衡阳雁和衡阳人的形象一般是温良敦厚、温文尔雁、温和平淡,但温和中蕴藏力量(衡阳多山多水,孕育了衡阳人柔中带刚、侠骨柔肠)。一旦尊严、信念受到摧残,或者家国受难,便奋勇而起。敢为天下先,爆发无穷力量,做出不同寻常之壮举。彭玉麟、夏明翰就是杰出代表。3、顾家与为国。为了故乡,大雁不辞万里之遥。但一旦第二年转春,它又飞回北方,飞回那波澜壮阔充满斗争的北方。为了家,雁城人拼搏苦干,这时更多地展现“自我或自私”一面。一旦国难当头,便舍小家为大家,许家为国。衡阳保卫战中,多少衡阳子弟奋勇参军,为国捐躯。“忠烈祠”为证。去年“九一八”纪念日,许多雁城人自发组织,从书桌旁走出来,从麻将桌走出来,从酒馆、从商铺走出来,演绎出浩浩荡荡的抗日救国图。这幅场景,其他城市便没有如此壮怀、如此壮观!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衡阳雁、衡阳人为什么会执着、会忠诚,会壮怀激烈,是因为衡阳雁、衡阳人追求一个信念,用衡阳话说,“认一个死理”,“争一口气”,这个信念可以是自己的爱人、亲人,也可以是自己的国家,也可以是一个面子、一个尊严,也可以是真理,是理想,是信仰。雁行千里是“思家”,王船山头不顶清朝天,脚不踏清朝地,是为了“忠君”;夏明翰“砍头不要紧”是为了“主义真”。很多人以为衡阳人、湖湘人爱“霸蛮”,处处“霸蛮” (这是湖湘文化研究中的误区),其实并非如此。衡阳人只有在追逐理想、价值、信念时才会霸蛮。

  这里要说明,雁文化与湖湘文化的渊源、联系。衡阳雁、衡阳人之精神:爱人顾家报国利天下,执着、刚烈、忠诚,与湖湘文化中的“心忧天下、百折不挠”精神是一致的。衡阳雁、衡阳人的文化气质特征:性格平时温良敦厚,一旦有国事便壮怀激烈,敢为天下先,刚柔相济,侠骨柔肠。这与湖湘文化代表既是书生、又是将帅的形象更为吻合。还有,衡阳的文人、书院曾是雁文化的参与者、传播者,同样衡阳近史代上书院(石鼓书院、东洲书院)也是湖湘文化的传播平台。两者的文化渊源是融合、交流的。可以说,雁文化是湘江,湖湘文化是长江;雁文化是源头之一,与楚文化一起又融入湖湘文化,成为湖湘文化中的奇葩。湖湘文化又源于炎黄文化甚至是始祖文化。三湘大地,特别是衡州大地,有不少炎帝神农氏的生活足迹和留下的文明,比如神农氏在衡南石牛峰尝百草,尝断肠草而崩折射了湖湘文化“心系民生,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等等,可以说湖湘文化源于神农炎帝文化甚至始祖文化。衡阳则实实在在是个把雁文化、湖湘文化、炎黄文化紧密联系融合在一起的地方。

  当然,衡阳雁文化中流传影响至今,有其异化糟粕之处,比如雁之“思故乡重故土”观念,在当今衡阳人中异化为“视故土为乐土,安土重迁,知足常乐”, 异化为“不敢走出去,不敢引进来” 。和平年代,在市场经济时代,不少衡阳人得过且过,看看大街小巷、遍地开花的麻将馆就知道了。

  我们需要打造的“雁文化是什么?”离不开以下几两点:一是继承雁之精神,塑造培养像雁之人。执着、忠诚、温厚、刚强,爱人顾家为国利天下。对爱人忠贞,对家人忠实,对国家忠烈,对信念忠诚。二是传承雁城之传统,把衡阳打造成为雁的家园,真正使衡阳是乐土,是热土,是福地,是宝地,山美水美城美人亦美,住好吃好玩好活得好。最起码,使爱情者不失恋,求官者不失意,经商者不失利,文化者不失落。三是与时俱进,把过去传统的雁文化与当今的政治、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融入到衡阳人中的生活中去,产生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效应。

  地方打造雁文化的浅见

  朱汉民先生曾说,“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它决定着城市的形象,也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城市因经济而富,因财富受人羡慕;城市因历史而贵,因文化受人景仰。雁文化可以说是衡阳地域文化的瑰宝,也是湖湘文化的分支,也是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分支,地方决策者应当重视这一文化瑰宝,挖掘、弘扬这一文化,发扬优点,剔除糟粕,以此带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并推动政治、经济的发展。从雁文化的打造和雁文化引发的价值理念角度出发,本人提出几点建议:

  一、雁文化诠释要形成共识,避免政出多门。地方既要多方位宣传雁文化,又要对雁文化的看法上形成共识、形成品牌,避免政出多门,法无定法。要尊重历史,又要把握未来;既为政府收纳,又为草野接受;既为阳春白雪者首肯,又为下里巴人欢迎。笔者对雁文化的诠释,既可扬承当地传统历史文化,又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一定会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

  二、围绕雁文化打造雁城。衡阳要真正成为 “雁的故乡”,“雁人的乐土、热土、福地、宝地”,;真正成为本土人的乐土,外来者的乐土;真正成为雁文化的发源地、传播地,进而更好地汇流进湖湘文化、中华文化。最起码:

  其一,建筑上。建筑是凝固的文化,也是文化的载体。建筑比文字更为直观,更为大多数人铭记。正如余秋雨所说“那是一种强制性的公共审美”。弘扬雁文化,至少要看到雁。活的雁,或雁的雕塑、雁的标识等等,衡阳的建筑群体多半打上湖湘文化的痕迹,但少有雁文化的踪迹,在近十年来更是踪影难觅。我们应当把泓扬雁文化与雁城建筑有机结合起来,如广场建设、三江六岸建设、地标性建设、高速公路入城标志、风俗街的建设等等,融入雁文化的灵魂,改造和建设一批以雁文化为主题的标志性建筑及文化主题公园,否则我们将何以缅怀古人、面对后人,后人又何以凭悼古人、牢记历史?

  其二,环境上。在过去,在雁的眼中,在雁城人眼中,衡阳山美水美城美人美,最起码一点,就是环境美。一个人没钱穿不起华丽的衣服,但可以穿得出干净的衣服;一个城市不一定能建许多幢高楼大厦,但一定可以打扫出许多条干净的道路。要想成为雁的故乡,雁城起码首先得成为一个美丽城市,山美水美城美人美。

  其三,文化挖掘上。要大力挖掘本土雁文化的作品,音乐、绘画、考古上等等。古代十大名曲不少都源自雁城,雁城应当会激发创作者的灵感,流下来的东西很多,雁城的文化者要挖掘、收集,也会从中找出创作的源泉,创作出一些精品力作甚至是经典作品。地方也应举办一系列以“雁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活动,让“雁文化”走进千家百户,“飞入寻常百姓家”。

  三、用雁文化理念引导政治、经济发展,打造“领头雁”。 衡阳雁、衡阳人爱人顾家报国利天下,以为国、报国为最终归宿和最高境界。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深刻地表现湖湘文化“心忧天下”之特征。在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衡阳人、湖湘人不仅仅要“心忧天下”,更要有“心怀天下、心容天下、心融天下”之心态。要以天下为参照物,寻找自我坐标,容得下天下,融得进天下。

  文化的兴旺繁荣,离不开能代表此文化的杰出文物。湖湘文化的杰出人物能够出类拔萃,傲领群雄,在历史上大放光彩,这得益于有不少领军人物,“晚清第一人才”陶澎大力发现、培养、扶持、举荐了湖南大批人才,如贺长龄、魏源、左宗棠、胡林翼、林则徐等,这些人都成为湖湘文化中耀眼的明星。真是惺惺惜惺惺,英雄敬英雄。近段时间,有人惊呼,“失落的湖南人”,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值得令人反思。何以破局?应以超常规手段打造“领头雁”。以政界为例,在现有体制和环境下,对才能平者,要捧其上,但不居要位;对才能超群者,要破格上,居要位出重力。这样,庸者乐于为智者让路,智者敢于为国效力。这样,才不会出现“失落的衡阳人”,才会涌现更多的“衡阳雁”(本地产的和外地来的)成为“领头雁”,振翅高飞,飞向全国。要让雁过留声,绝不能雁过拔毛。在经济发展上,仍然要如雁一样“飞得高,看得远,心怀天下,心容天下,心融天下”,既要有全局战略意识,以天下为参照物,充分发挥衡阳的地理、历史、文化、经济优势,让外来人、外来企业乐于来此投资发财,从政谋政,安居乐业,又要敢于走出去,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融合于世界经济潮流之中。

  一种文化,才子读出佳人,商贾读出生意经,为政者读出治国策,李清照读出凄凄切切,岳飞读出怒发冲冠,毛泽东读出舍我其谁。雁文化,本人读出的只是一些浅陋粗鄙的东西,期待着抛砖引玉,与雁城人共勉共商。

  (边城愚夫,实名欧志斌,湖南人,时评杂谈员,对一些战略性、宏观性、趋势性问题略有闲趣、常有思考、偶有文字,且非人云亦云,其前瞻性判断与现实往往不谋而合。)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