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资讯:

兴齐眼药诡异收购子公司 销售费用畸高推广模式存疑
发布时间:2014-0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蒋诗舟  编辑:

  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15日讯(记者 蒋诗舟) 近日,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齐眼药”)在证监会预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拟登陆创业板,将发行不超过2000万股,募集资金共计3.97亿元,用于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项目、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

  据了解,兴齐眼药主要产品是眼科处方药物。由于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其“学术推广”的销售模式也成为众矢之的,被指暗藏“行贿、腐败”等隐患。此外,兴齐眼药收购两家子公司的行为也甚是蹊跷。中国经济网记者多次致电兴齐眼药试图进一步了解情况,但均未得到回复。

  兴齐眼药收购不营业子公司

  兴齐药业招股书披露,其拥有盛京制药及康辉瑞宝两家子公司。但细究收购之路中国经济网记者发现,盛京制药至今尚未营业;康辉瑞宝2013年其净利润为-120.03万元。

  2010年10月,刘高志、彭湃、高峨、徐凤芹等 10 名自然人发起设立盛京制药,注册资本为500万元,首次出资200万元,并于当月22日在本溪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然而仅仅3天后的10月25日,兴齐眼药就与刘高志等10 名盛京制药全部股东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同样的价格对该公司进行收购。

  然而奇怪的是,招股书显示,盛京制药至今尚未实际开展业务经营活动,且2013年该公司净利润-40.15万元。

  另一家子公司康辉瑞宝于2011年12月2日在北京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发起人为兴齐药业实际控制人刘继东妻子的妹妹及妹夫王琬和张成富。2012年9月28日,兴齐药业与康辉瑞宝签订了《房屋购买合同》,向康辉瑞宝购买办公楼。今年6月,张成富、王琬与兴齐眼药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其持有康辉瑞宝股权全部出资转让。

  与盛京制药相同的是,该子公司也处于亏损状态。

  据中国网报道,一位有着多年IPO辅导经验的曹姓律师认为,“这种情况原因挺多,要看具体情况。有些是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设立一道防火墙,可以把风险给隔离出来。但也有的是在输送利益。单从招股书中无法看更多信息,这原因只有公司自己知道。”

  中国经济网记者致电兴齐眼药试图了解收购的具体原因,但是电话一直处于留言模式。

  销售费用畸高 未来或进一步增加

  中国经济网记者查阅其招股书发现,公司2011至2013年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91亿元、2.12亿元和2.19亿元,营业总成本三年对应分别为1.50亿元、1.62亿元、1.67亿元。这其中,销售费用成为首要开支,2011至2013年分别达到9345.76万元、1.04亿元、9948.06万元,占到营业总成本的62.43%、63.95%、59.68%。

  以上数据意味着,2013年兴齐眼药每卖出1元的商品,就需要支付0.45元的销售费用,可以说高额的销售费用已经极大程度的侵蚀了公司的利润。据了解,兴齐眼药的“学术推广和功效推介”是其主要销售模式。

  公司在招股书中解释称,由于我国专业从事眼科药物生产企业较少,专业眼科药物营销团队只能通过自己组建、自费培养方式进行培育和发展。因此,公司采用以专业化学术推广为主的销售模式,通过自建的营销团队进行产品疗效的介绍和推广,完成终端市场开拓。与此销售模式相适应,公司为产品销售发生的差旅费、职工薪酬、会议费和办公费较多。

  据《时代周报》报道,针对此类处方药的市场推广,医药招商网的专家指出两个主要因素:“一是产品质量过硬,副作用较少能够被消费者接受;二是与医生的关系好,不怕竞争对手来‘挖墙脚’。”同时认为:“处方药营销以产品的临床治疗和应用为推广核心,确切地说,应该称之为‘半专业化推广模式’,因为在目前的国内医药行业中,几乎所有的处方药企业,包括合资企业都是‘两条腿走路’,采用的是‘学术营销’与‘关系营销’相结合的复合模式。”

  但不可否认的是,“学术推广”这一医疗界长期使用的行贿手法,仍被业内人士广泛诟病,有专家提出:“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深化,学术推广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给药企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一定影响。”

  兴齐眼药的担心则在于:“未来随着销售规模扩大、产品的市场销售推广力度增强,公司的销售费用可能进一步增加,从而导致公司期间费用增长。”

分享到微信

雁城新闻

名企风采

湖南新闻

综合新闻

华声在线永州频道 华声在线张家界频道 华声在线益阳频道 华声在线郴州频道 华声在线岳阳频道 华声在线株洲频道 华声在线娄底频道 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华声在线湘潭频道 华声在线常德频道 华声杂志 科教新报 三湘都市报 长沙网 华声论坛 湖南在线 华声在线 湖南日报 华声在线湘西频道 华声在线怀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