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泡沫在堆积,而银行涉及房地产行业的贷款也还在快速增长。一方面,房贷业务几乎成为大部分银行信贷板块中的绝对主力;另一方面,在相对谨慎的前提下,银行对品牌房企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住宅项目仍频频输血。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上半年市场的火爆掩盖了部分市场风险。但房价“泡沫”风险与高企的个人按揭杠杆风险正逐步累积,楼市一旦调整,可能带来不小的金融风险。如不及时化解,预计此类风险有可能在2017年集中爆发。
鼎力 房贷成银行主力贷款板块
从已披露的上市银行的中报数据来看,房贷业务几乎已成为各家银行贷款业务的绝对主力。数据显示,18家上市银行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合计为14.12万亿元,较去年底的涨幅接近20%。
数据显示,建设银行上半年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4078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4.7%,新增房贷占新增个贷的比例为97%。建行董事长王洪章表示,下半年还会大力发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并加快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发展。
中信银行数据显示,上半年住房按揭贷款较去年末的增速达到29.4%。中信银行董秘王康在发布会上回答《经济参考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中信银行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是“优先支持、优先发展”,但也有一定标准,同时确保风险可控。“我们也有白名单,优先选择一些价位比较合理的、配套良好的楼盘;资质评级较高的开发商楼盘;一线城市、价格比较稳定的楼盘。”王康说。
兴业银行2016年上半年新增的1698.07亿元的贷款当中,有55.3%来自于新增个人房贷。“下半年兴业银行将继续大力发展资本占用低、资产质量比较稳定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兴业银行风险管理部总经理邹积敏表示。
实际上,不少银行都在通过打低价牌来加大对房贷市场布局力度。以天津为例,目前提供房贷业务的16家银行全部提供优惠利率,致使天津的首套房平均利率低至4.11%。
房贷业务成为银行信贷板块中的“香饽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交通银行首席风险官杨东平表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实体经济的某些领域将出现困难。与过去相比,高货币投放、高投资、高拉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可能难以为继。因此,相比于某些银行热衷的公共设施和政策项目,交行更看好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务。 “从抵押率来分析,再综合交行对房地产市场未来走势的判断,我们觉得这一块业务仍然是比较安全的。”杨东平说。
分化 银行源源不断输血大房企
与银行对个人房贷业务几乎全力投入形成对比的是,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对公贷款增速则较为平缓。从数据来看,截至2016年6月末,18家上市银行对公业务中涉及房地产业的贷款余额合计4.41万亿元,较2015年年底的4.29万亿元增长仅为2.8%。
不过,这并非意味着银行对房企的彻底“冷落”。实际上,银行对不同的开发商态度分化明显。对于一些知名房企,其从银行获得的资金有增无减。广发证券报告显示,2016年1至7月,其监测的重点上市房企共发生银行贷款227笔,合计贷款总规模1562.94亿元,与2015年同期相比上升 138%。而从银行授信方面,7月共有11家上市品牌房企获得银行授信,涉及额度263.9亿元,环比上升568.1%,为16年以来最高水平。
但是对一些风险相对较高的房企,银行则表现得比较谨慎。一位股份制银行某支行对公业务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银行对开发商主体会有所选择,另外,对项目也会有所选择,一般住宅项目、棚改项目会介入,但是商业项目、商改住项目就会很谨慎。”
一位长期关注房地产行业的评级公司人士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如果一个房企的主要库存在一二线城市,那么其现金流应该不会太差,而且最差也可以靠卖地来撑着。现在经济下行,与一些制造业比起来,房企的盈利前景还是要好一些,因此,重点布局在一二线城市的大开发商从银行融资并不会太困难。”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表外贷款,银行表外资金还有相当一部分流入了房地产企业。据媒体援引中债登的统计数据,截至去年末,银行理财投向实体经济15.88万亿元,其中投向房地产的占比为9.68%,即余额为1.54万亿元。如此算来,今年上半年银行理财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新增了5500亿元。
警惕 楼市调整或催生业界风险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近一年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市场非常火爆,包括银行资金的大量资金仍在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房地产行业,短期内房企资金链仍有支撑。但有业内人士警示,在2017年房地产市场风险有可能将集中爆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一二线城市可能也难以幸免。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房企回归一二线重点城市趋势明显,这也是一二线房价只升不降的主要原因,但随着项目的深度开发、资金的收紧以及预期的改变,一二线城市也难以逃脱价格下行趋势,“这就如同20年前的日本东京,所有人都认为土地寸土寸金,不可能跌价,但事实上,东京的房价最终迎来了近半的跌幅。”他说。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历史累计土地出让经营性用地楼面价超过3万元的地块合计有59宗,合计土地出让金为1919.38亿元。这意味着,如果按照目前市场正常的销售利润计算,这部分地王的总货值预期将在3800亿元,而截至7月底,北京整体楼盘的销售额仅为224亿元。这里面酝酿着巨大的市场风险。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表示,今年9月到明年上半年,楼市总体将出现短期调整,深度调整城市更加集中。
在房价“泡沫”的同时,个人按揭贷款的高企也意味着个人杠杆的风险正在累积。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表示,目前中国居民购房的商业贷款杠杆率大约为 42%左右。“7月国内人民币贷款增量达4636亿元,其中代表居民房贷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增量高达4773亿元,占信贷总额的比重已经超过100%。”他表示,如果房贷增速维持目前25%至30%的水平,那么房贷收入比将在明年或后年达到美国、日本目前的水平,并在2020年达到美国次贷危机前的历史高点。
招商银行副行长对刘建军此前表示,“房贷个体风险是不大的,中国银行业房贷的整体违约率、不良率都比较低。但如果经济持续下行,出现房地产市场的崩盘,那就是系统性风险。”
广发证券分析师乐加栋表示,整体来看,2016年以来房企融资渠道依旧多元化,且资金成本处于历史相对低位,加上热点城市库存明显下行催生补库存的融资需求,房企整体融资活动活跃,并且融资结构仍然以低成本的公司债为主。但是,随着7月中央会议首次提出抑制资产泡沫,目前部分银行已经收紧开发贷,缩短开发贷周期,同时证监会再次规范房企再融资资金不得用于拿地、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银行贷款。结合土地市场“地王”频出现象,未来不排除监管层对房企资金渠道进行管控的可能性。(张莫 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