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证券报昨日独家获悉,在经过近3个月的等待后,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资产”)报送的公募基金业务资格请示,于日前获得证监会批复。这意味着,这家国内保险资管行业的“领头羊”一举拿下2017年的首张公募基金管理业务牌照。
这是大资管时代下出现的新机遇:银、证、信、保等机构的业务正在互相渗透。有主流投行预计,随着人保资产等保险巨头的加入,保险系公募基金扩容提速的信号越发强烈,到2020年时,我国保险系公募基金业务的市场份额,保守估计可达到10%以上。
2013年,《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发布,明确了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开展公募业务。随后,一批大中型保险机构相继向监管层递交了公募业务资质的申请。
经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保险机构涉足公募基金的路径有三条:一是新设基金公司,如已开业的中国人寿旗下国寿安保基金,华泰保险旗下华泰保兴基金;二是收购现有基金公司,如太平资管收购了中原英石基金(现已更名为“太平基金”),此外市场还传出多家保险机构正有意受让国泰君安手中的国联安基金51%股权;三是事业部形式。据记者了解,人保资产将以公募事业部的方式开展公募基金业务。
对于以上三种路径,业内人士分析称“各有利弊,各自取舍”。事业部形式的优势在于成本低、改制快,但在审批效率上相对不具备优势;而新设或收购基金公司的效率或更快,但管理、运营等成本更大。
保险系基金扩容提速,是原本各自为政的资产管理行业由分割走向共融的一大体现。
人保资产党委书记、总裁王颢,有着丰富的基金行业从业经历和管理经验,深谙行业发展趋势,近年来也为人保资产带来了市场化的新鲜血液。他此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独家专访时表示:“我们要努力地把自己定位为财富管理机构,而不是单纯的保险类或只为机构服务的资产管理机构。”这也是人保资产一直在争取公募基金牌照的初衷。
在保险机构将手伸向公募领域的同时,券商、基金同时也在争夺着保险资金委外领域的“大蛋糕”。政策藩篱一一被拆除后,保险资金可以专户或定向形式委托给基金、证券等非保险金融机构进行资产管理,这对急欲摆脱对通道业务过度依赖、向财富管理转型的券商而言,无疑是不容有失的重大机遇。
“要将手伸到别的行业去,当然也要允许别人把手伸进来,这是相互渗透的。”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券商、基金争相拉拢“保险大客户”,还是保险机构争拿公募基金牌照,都只不过是资管混业的前哨战。在银、证、信、保共同分享“资管盛宴”的觥筹交错间,肉搏较劲的激烈场面将会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