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7年,防控风险仍将是金融监管的主线。短期来看,一批金融风险点的确要靠堵,必须加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惩处;长期来看,堵住风险点的同时,还应加固“堤坝”,疏通渠道,加强引导。防控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仍有赖于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疏堵结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起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
2月24日,因违规使用保险资金,前海人寿及相关责任人遭到处罚;2月13日,中国基金业协会发布“4号文”,对各类资金流入房地产领域进一步规范;2017年第一季度,央行正式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以合理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表外业务风险的管理;去年以来,证监会进一步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犯罪行为;银监会强化对理财资金的交易对手管理、交易产品管理、交易集中度管理,要让跨行业、跨市场的资金“看得见、管得了、控得住”……
展望2017年,防控风险仍是金融监管的主线。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密集出台。
可以看出,在防控风险方面,针对各个领域,“一行三会”均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手段,尤其集中在股市、债市、楼市等“泡沫”风险较集中的部位综合施策。对于部分跨市场的产品和金融服务,监管层更是加强合作,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短期来看,一批金融风险点的确要靠堵,必须加强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惩处,才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赢得时间和空间。
但资金如水,长期来看,堵住风险点的同时,还应加固“堤坝”,疏通渠道,加强引导。也就是说,防控金融风险的“治本”之策仍有赖于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宏观环境要保持松紧适度,过松、过紧都不利于市场发挥作用。因此,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助于保持流动性合理适度,为维护价格和产出稳定、金融稳定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同时,更要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完善金融体系建设,包括大力发展规范的股权融资,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去杠杆中的作用,优化其资源配置功能等。
下一步,更应持续改革金融监管体制。当前,金融混业、跨业经营已经事实上形成了分业监管不能触及和覆盖的领域,存在监管真空和漏洞。资管产品风险隐患较大以及近期出现的跨保险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举牌”事件等,都要求我国必须尽快建立起全覆盖、全链接的金融监管体制。
2017年,防控金融风险、去杠杆仍将是主要任务。在2016年多个监管政策出台的基础上,2017年会继续围绕重要风险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未来,防控风险仍需疏堵结合,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建立起防范风险的长效机制。